2015年管理類聯考邏輯真題——解釋題分析
解釋題型是論證評價中的又一個考點,在13年和14年的考試中解釋題出現了2個,在15年的考試中,解釋題只有一個,也比較簡單。解釋型試題的一般特征是,題干給出某些事實或現象的客觀描述,通常是給出一個似乎矛盾但實際上并不矛盾的現象,要求從備選項中找到能夠解釋的選項。
該類試題在題干中描述了事物現象間表面上的矛盾或差異,而本質上這種矛盾是不存在的。這種表面上的矛盾或者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或者探討的是兩個不同的對象。但是題干中為何又顯得很矛盾呢?原因可能是還有某方面的細節(jié)沒有考慮到。
26.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滿天星斗,其中有些是自身發(fā)光的恒星,有些是自身不發(fā)光但可以反射附近恒星光的行星。恒星盡管遙遠,但是有些可以被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和恒星不同,由于行星本身不發(fā)光,而且體積遠小于恒星,所以,太陽系外的行星大多無法用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解釋上述現象?
(A) 現有的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自身發(fā)光或者反射光的天體。
(B) 有些恒星沒有被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C) 如果行星的體積夠大,現有的光學望遠鏡就能夠“看到”。
(D) 太陽系外的行星因距離遙遠,很少能將恒星光反射到地球上。
(E) 太陽系內的行星大多可以用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解析:參考答案是D。本題為解釋題,首先定位需要解釋的現象:是有些遙遠的恒星可以被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見而太陽系外的體積小不發(fā)光的行星大多無法被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見,D選項說太陽系外的行星距離遙遠很少能將恒星光反射到地球上,這就合理地解釋了為什么他們大多會看不見。如何排除其選項?
(A) 現有的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自身發(fā)光或者反射光的天體。注意題干中的條件“有些是自身不發(fā)光但可以反射附近恒星光的行星”說明行星是可以反射光的天體,那么就不能夠解釋太陽系外的行星大多無法用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B) 有些恒星沒有被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與題干無關,因為題干解釋的是為什么太陽系外的行星大多無法用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而不是說“恒星”
(C) 如果行星的體積夠大,現有的光學望遠鏡就能夠“看到”。題干沒有涉及到行星的大小,所以無法解釋。
(E) 太陽系內的行星大多可以用現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不在題干討論范圍,題干要解釋的是“太陽系外”,而E項涉及的是太陽系內,所以無法解釋。
解答解釋題型問題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最能夠解釋題干的選項,是能夠將矛盾說清楚,道明白的選項。所以,在解釋的選項,不一定就是能夠解釋的選項;
(2)加深矛盾的選項一定不能解釋矛盾。不在題干討論范圍內的也不能解釋題目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