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摘自某大學的時事通訊:J大學的泰勒教授正在提倡一種外語教學模式:讓學生接受10周的集中訓練,然后去國外居民家庭中生活10周。泰勒教授認為,這種模式的優(yōu)越性由下述研究結果證實:對25所其他大學的學生進行外語測試發(fā)現(xiàn),J大學的一年級外語學生在接受10~20周的項目訓練后,比90%的其他大學即將畢業(yè)的英語專業(yè)學生說得更流利。
參考范文:
這篇文章宣稱,J大學的泰勒教授的外語計劃是外語教學的有效模式。這個結論是建立在一項對25所其他大學的學生的外語測試基礎之上的。研究表明,在J大學學一年外語,并在計劃中受訓10~20個星期的學生,比90%的主修外語的畢業(yè)生說得更流利。雖然這些統(tǒng)計數(shù)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仍然有兩個理由使我不能相信這種觀點。
首先,該論證假定泰勒教授計劃里的學生比在其他大學學習外語的學生學的知識還要多,講外語更加流利。然而,我們沒有足夠的信息來證明這項研究的可靠性。舉例來說,文章沒有告訴我們在J大學學習外語的學生是否參加了測試;它只是提到有爭議的測試是“25所其他大學的學生參加測試!比绻鸍大學的學生不參加測試,那么他們和其他大學的學生不存在可比性。
此外,我們不能夠從該論證看出,所研究的大學或是它們的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條件是相同的。舉例來說,J大學可能是較有聲望的大學,其錄取的是成績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而另一個大學是較差的,它的入學標準更寬松一些。在這個案例中,研究沒有告訴我們更多有關泰勒教授的調(diào)查結果,因為他的學生出色的原因可能是學生的天賦和智商。
總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沒有為泰勒的結論提供任何證據(jù)。為了支持其結論,作者必須說明所有的大學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可比性,他們的外語測試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