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考試首頁 | 考試用書 | 培訓課程 | 模擬考場  
  當前位置: 中華考試網 >> MBA考試 >> MBA試題 >> 模擬試題 >> 邏輯模擬題 >> 文章內容
  

2016年聯(lián)考MBA邏輯習題及答案一

來源:中華考試網收藏本頁   【 】  [ 2015年12月2日 ]

  1. 許多國家首腦在出任前都并未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們做出過成功的外交決策。外交學院的教授告訴我們,豐富的外交經驗對于成功的外交決策是不可缺少的,但事實上,一個人,只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準確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斷的個人勇氣,就能很快地學會如何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對于一個缺少以上三種素養(yǎng)的外交決策者來說,豐富的外交經驗沒有什么價值。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A. 外交學院的教授比出任前的國家首腦具有更多的外交經驗。

  B. 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準確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斷的個人勇氣,是一個國家首腦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的必要條件。

  C. 豐富的外交經驗,對于國家首腦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來說,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D. 豐富的外交經驗,對于要家首腦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來說,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E.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外交經驗越豐富,越有利于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

  答案是C。

  [分析]

  題干斷定:許多國家首腦在出任前都并未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們做出過成功的外交決策。這說明,豐富的外交經驗不是成功外交決策的必要條件;題干又斷定:對于一個缺少高度的政治敏感等三種素養(yǎng)的外交決策者來說,豐富的外交經驗沒有什么價值。這說明,豐富的外交經驗不是成功外交決策的充分條件,因此,如果題干的斷定為真,則C項一定為真。

  C項成立,所以D項不成立。

  題干斷定:一個人,只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準確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斷的個人勇氣,就能很快地學會如何做出成功的外交決策。這是斷定:這三種素養(yǎng)是一個國家腦做出成功外交決策的充分條件,但沒有斷定它們同時也是必要條件,因此,B項不一定為真。

  題干斷定:對于一個缺少高度的政治敏感等三種素養(yǎng)的外交決策者來說,豐富的外交經驗沒有什么價值。但是,如果具備這三種素養(yǎng),豐富的外交經驗有什么價值,題干沒做任何斷定。因此,E項不一定為真。

  A項明顯屬于案外案。

  2. 某企業(yè)在林浩、張亮兩位候選人中民主選舉正廠長。在選舉的前十天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受調查者中36%打算選林浩,42%打算選張亮。而在最后的正式選舉中,林浩的得票率是52%,他的對手得票率僅46%。這說明,選舉前的民意測驗在操作上出現(xiàn)了失誤。

  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述論證的結論?

  A. 選舉前20天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林浩的得票率是30%,張亮的得票率是40%。

  B. 在進行民意測驗的時候,許多的選舉者還沒有拿定主意選誰。

  C. 在選舉的前七天,林浩為廠里要回30萬元的借款,張亮為廠里爭得40萬元的貸款。

  D. 民意測驗同時涉及對選舉的組織者的意見。

  E. 林浩在競選中的演說能力要比張亮強。

  答案是A。

  [分析]

  選項A表明,題干中的選舉過程屬于正常,而不是民意測驗在操作上出現(xiàn)了失誤。因為在正式選舉前,選民們對各個候選人的支持率不是一成不變的。選舉前20天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林浩的得得是30%,張亮的得票率是40%;十天后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受調查者中36%打算選林浩,42%打算選張亮;這表明在10天內,林浩的運行率上升了6個百分點,而張亮僅僅上升了2個百分點,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再過10天。到正式選舉進,按照這種支持率的變化趨勢,林浩完全可以戰(zhàn)勝張亮而當選。

  選項C、D屬于案外案。

  選項E有削弱的作用,但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

  選項B也有削弱作用,但力度不大。

  3.某銀行保險柜被撬,巨額現(xiàn)金和證券失竊。警察局經過偵破,拘捕了三名重大的嫌疑犯:施辛格、賴普頓和安杰士。通過審訊,查明了以下的事實:

  (1) 保險柜是用專門的作案工具撬開的,使用這種工具必須受過專門的訓練。

  (2) 如果施辛格作案,那么安杰士作案

  (3) 賴普頓沒有受過使用作案工具的專門訓練。

  (4) 罪犯就是這三個人的一個或一伙。

  以下的結論,哪個是正確的?

  A. 施辛格是罪犯,賴普頓和安杰士情況不明。

  B. 施辛格和賴普頓是罪犯,安杰士情況不明。

  C. 安杰士是罪犯,施辛格和賴普頓情況不明。

  D. 賴普頓是罪犯,施辛格和安杰士情況不明。

  E. 施辛格、賴普頓和安杰士都是罪犯。

  答案是C。

  [分析]

  從條件(1)和條件(3),可知賴普頓是否參與作案屬情況不明;再結合條件(4),可知不管賴普頓是否參與作案,三人中其它的兩個人施辛格和安杰士至少有一人參與了作案;從條件(2)“如果施辛格作案,那么安杰士作案”,可知如果安杰士不作案,那么施辛格也不作案,那就沒有人參與作案了,這與條件(4)相矛盾,所以,安杰士必須作案。至于施辛格是否參與作案,從所給的條件中無法作出明確的判斷。

我要提問】【本文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頂部
將中華自考網添加到收藏夾 | 每次上網自動訪問中華自考網 | 復制本頁地址,傳給QQ/MSN上的好友 | 申請鏈接 TOP
關于本站  網站聲明  廣告服務  聯(lián)系方式  站內導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華考試網(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眉山市| 泾源县| 彰化市| 鸡东县| 金华市| 崇明县| 恩平市| 民权县| 突泉县| 榆林市| 玛曲县| 廉江市| 裕民县| 敖汉旗| 惠州市| 西青区| 湘乡市| 瓮安县| 交口县| 大余县| 兴义市| 曲麻莱县| 长岭县| 三门县| 桃源县| 防城港市| 休宁县| 正阳县| 临湘市| 咸阳市| 合川市| 梁平县| 启东市| 阿鲁科尔沁旗| 福建省| 巴林左旗| 宝坻区| 湾仔区| 阜康市| 民和|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