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邏輯基本規(guī)律
邏輯基本規(guī)律有三條: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想須和自身保持同一。同一律有兩個基本要求:第一,在同一思維中須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錯誤;第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須保持論題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轉(zhuǎn)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
也就是說,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談、同一論辯)中,在什么意義上使用某相概念,就自始至終在這個唯一確定的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討論什么論題,就討論什么論題,不能偏題、跑題,不能在討論某個論題的名義下實際討論別的論題。
二、不矛盾律
不矛盾律是指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不同真,必有一假。
兩個判斷互相矛盾,是指它們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兩個判斷互相反對,是指它們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在對當關(guān)系中,同一素材的A 判斷和O 判斷是矛盾關(guān)系,A 判斷和E 判斷是反對關(guān)系。再如“此君是男性”和“此君是女性”這兩個斷定互相矛盾,因為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此君姓張”和“此君姓李”互相反對,因為二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不矛盾律要求對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不能都肯定,必須否定其中的一個。否則,就會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三、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要求對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都否定,必須肯定其中的一個。否則,就會犯“兩不可”的錯誤。
對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時都肯定,也不能同時都否定。同時都肯定,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同時都否定,要犯“兩不可”的錯誤。
對兩個互相反對的判斷,不能同時都肯定,可以同時都否定。同時都肯定則違反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同時都否定則不違反排中律。
四、邏輯基本規(guī)律知識在MBA 聯(lián)考邏輯應(yīng)試中的應(yīng)用
例(1)
某珠寶商店失竊,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審。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鹤靼傅牟皇俏
四個口供中只有一個是假的。
如果以上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是真的?
A.說假話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說假話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說假話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說假話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說假話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答案是B 。
乙和丁的口供相互矛盾,根據(jù)不矛盾律,必有一假。又由條件,四個口供中只有一個是假的,所以甲和丙說的是真話。由“丙作案”(甲說的真話)和“如果丙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丙說的真話)可推出“丁是主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因此,丁說的是假話,作案的是丙和丁。
例(2)
張先生買了塊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掛鐘對照,發(fā)現(xiàn)手表比掛鐘一天慢了三分鐘;后他又把家中的掛鐘和電臺的標準時對照,發(fā)現(xiàn)家中的掛鐘比電臺標準快了三分鐘。張先生因此推斷:他的表是準確的。
以下哪項是對張先生推斷的正確評價?
A.張先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因為手表比掛鐘慢三分鐘,掛鐘比標準時快三分鐘,這說明手表準時。
B.張先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張先生的推 錯誤的,因為他不應(yīng)該把手表和掛鐘比,應(yīng)該直接和標準時比。
D.張先生的推斷是錯誤的,因為掛鐘比標準時快三分鐘,是標準的三分鐘;手表比掛鐘慢三分鐘,是不標準的三分鐘。
E.張先生的推斷既無法斷定為正確,也無法斷定為錯誤。
答案是:D。因為確定兩個三分鐘不是同一概念。張先生的推斷違反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