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般人總會這樣認為,既然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是以模擬人的思維為目標,那么,就應該深入地研究人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其實,這種看法很可能誤導這門新興學科。如果說,飛機發(fā)明的最早靈感是來自于鳥的飛行原理的話,那么,現(xiàn)代飛機從發(fā)明、設計到不斷改進,沒有哪一項是基于對鳥的研究之上的。
上述議論,最可能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做以下哪項?
A.對鳥的飛行原理的研究。
B.對人思維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的研究。
C.飛機的設計制造。
D.飛機的不斷改進。
E.對鳥的飛行的模擬。
[解析]:本題屬于“語義分析型”,答案是C。
盡管飛機發(fā)明的最早靈感是來自于鳥的飛行原理,而現(xiàn)代飛機從發(fā)明、設計、制造到不斷改進,卻沒有一項是基于對鳥的研究之上的。同樣的道理,盡管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是以模擬人的思維為目標的,但它的進一步發(fā)展卻可能與關于人思維的生理機制研究沒有關系。因此,從事人工智能研究就應該深入考察人思維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這種看法很可能誤導這門新興學科。A、B和E顯然不對。D也不對,因為題干所說的是飛機從發(fā)明、設計、制造到不斷改進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指飛機的不斷改進。
10.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存在,至少是因為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因與熱源保持一定距離而產生出適當?shù)臏夭罘秶?二是這種溫差范圍恒定保持了至少37億年以上。在宇宙的其他地方,這兩個條件的同時出現(xiàn)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與地球上一樣的生命。
該論證是以下面哪項為前提?
A.一個確定的溫差范圍是生命在星球上發(fā)展的惟一條件。
B.生命除了在地球上發(fā)展外不能在其他星球存在。
C.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樣的生存條件。
D.對于為什么生命只在地球上出現(xiàn)而不在其他星球上出現(xiàn)尚無滿意解釋。
E.地球上已絕種的某些生命形式很可能在許多有極端溫度的星球上發(fā)現(xiàn)。
[解析]:本題屬于“假設(前提)型”,答案是C。
因為如果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并不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樣的生存條件,則不能從其他星球不具有和地球上一樣的條件就推出其他星球不存在和地球一樣的生命。
6.某保險公司近來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適環(huán)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適工作環(huán)境里工作的人生產效率高25%。評價工作績效的客觀標準包括承辦案件數(shù)和案件的復雜性。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環(huán)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產率。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以上結論?
A.平均來說,生產率低的員工每天在工作場所的時間比生產率高的員工要少。
B.生產率高的員工通常得到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作為酬勞。
C.舒適的環(huán)境比不舒適的環(huán)境更能激勵員工努力工作。
D.生產率高的員工不會比生產率低的員工工作時間長。
E.在擁擠、不舒適的環(huán)境中,同事的壓力妨礙員工的工作。
[解析]:本題屬于“削弱(反駁)型”,答案是C。
題干中根據(jù)一項研究的結果“那些在舒適環(huán)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適工作環(huán)境里工作的人生產效率高25%”,就推出結論說:“日益改善的工作環(huán)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產率”。但此研究結果中涉及的效率高與工作環(huán)境好二者之間誰導致誰并不知道,就由此得出結論說“工作環(huán)境好導致效率高”。即“日益改善的工作環(huán)境”是原因,“提高工人的生產率”是結果;選項C則把“生產率高的員工”作為原因,把“得到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作為結果;如果選項C為真,則題干中的結論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錯誤。選項B和E是支持題干中的結論的,選項A和D則與題干無關。所以,正確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