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型題:
1. 關于腎單位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是腎的基本功能單位
B .與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過程
C.可分為皮質(zhì)腎單位和近髓腎單位
D .近髓腎單位數(shù)量多于皮質(zhì)腎單位
E.近髓腎單位在尿的濃縮與稀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 關于近髓腎單位的描述,錯誤的是:
A .主要分布在靠近髓質(zhì)的內(nèi)皮質(zhì)層
B .入球小動脈的口徑比出球小動脈的粗
C.腎小球體積大、髓袢長,可深達內(nèi)髓質(zhì)層
D .出球小動脈可形成 U 形直小血管
E.在尿的濃縮和稀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3. 近髓腎單位的主要功能是:
A .釋放腎素
B .分泌醛固酮
C.釋放抗利尿激素
D.排泄 Na+和 Cl -
E.濃縮和稀釋尿液
4. 皮質(zhì)腎單位的特點:
A .分布于內(nèi)皮質(zhì)層
B .腎小球較大
C.髓袢較短
D.含腎素顆粒較少
E.入球小動脈口徑比出球小動脈細
5. 感知腎小管液 Na+濃度的是:
A .間質(zhì)細胞
B.致密斑
C.近球細胞
D.球旁細胞
E.系膜細胞
6. 關于腎小球濾過膜的描述,錯誤的是:
A .由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三層組成
B .基膜是阻礙血漿蛋白濾過的一個重要屏障
C.通透性與被濾過物質(zhì)分子大小有關
D .帶正電荷分子更易通過
E.帶負電荷分子更易通過
7. 腎臟球旁細胞的生理功能是:
A .分泌血管緊張素 B .分泌腎素
C.分泌醛固酮 D.分泌前列腺素E.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
8. 當腎動脈壓由 120mmHg ( 16kPa)上升到 150mmHg (20kPa)時,腎血流量的變化是:
A .明顯增加 B .明顯減少
C.無明顯改變 D .先增加后減少E.先減少后增加
9. 劇烈運動時,尿量減少,主要是:
A .醛固酮分泌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腎動脈收縮,腎血流量減少
D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升高
E.腎小球濾過面積減小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
10. 能使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和腎血流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動脈血壓范圍是:
A . 40~ 100mmHg B .50~ 140mmHg
C. 60~ 120mmHg D .80~ 180mmHg
E.180~ 220mmHg
11. 使腎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
A .強烈運動 B .疼痛
C.交感神經(jīng)興奮 D.靜臥E.腎上腺素
12. 形成腎小囊超濾液的有效濾過壓等于:
A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 +血漿膠體滲透壓 +囊內(nèi)壓
B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
C.腎小球毛細血管壓 +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
D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 +囊內(nèi)壓
E.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
13. 腎小球濾過率是指:
A .一側(cè)腎臟每分鐘生成的原尿量
B .兩側(cè)腎臟每分鐘生成的原尿量
C.兩側(cè)腎臟每分鐘生成的尿量
D .一側(cè)腎臟每分鐘生成的尿量
E.兩側(cè)腎臟每分鐘的血漿流量
14. 正常情況下,成人的腎小球濾過率為:
A . 100ml / min B . 125ml / min
C. 150ml / min D . 200ml / min
E. 175ml / min
15. 已知 GFR 為 125ml/min, 濾過分數(shù)為 19%,血漿量占全血的 55%,則腎血流量約為:
A . 600ml/min B. 800ml/min
C. 1000ml/min D . 1200ml/min
E. 8250ml/min
注:分兩步求得 1.濾過分數(shù)= GFR/RPF ∴ RPF=125÷ 19%= 660ml/min 2.RPF=RB×F血漿比容
16. 濾過分數(shù)是指:
A .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
B .腎血漿流量/腎血流量
C.腎血流量/腎血漿流量
D .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流量
E.腎血流量/心輸出量
17. 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血漿濾出的直接動力是:
A .入球小動脈血壓 B .出球小動脈血壓
C.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D.全身動脈血壓E.腎動脈血壓
18. 下列情況中,會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的是:
A .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
B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C.血漿晶體滲透壓下降
D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E.血漿蛋白質(zhì)濃度降低
19. 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的因素是:
A .出球小動脈舒張
B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
C.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D .腎小囊內(nèi)膠體滲透壓升高
E.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
20. 下列情況中,可導致腎小球濾過率增高的是:
A .注射大量去甲腎上腺素
B .腎交感神經(jīng)興奮
C.快速靜脈滴注生理鹽水
D .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
21. 下列情況中,腎小球濾過率基本保持不變的是:
A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B .囊內(nèi)壓升高
C.血壓降至 90mmHg
D.濾過膜通透性增大
E.有效濾過面積減少
22. 關于腎小球濾過作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A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是促進濾過的力量
B .血漿膠體滲透壓是阻止濾過的力量
C.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全長均有濾過
D .腎小囊內(nèi)壓升高時濾過減少
E.血壓在一定范圍內(nèi)波動時腎小球濾過率維持恒定
23. 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濾過膜的物質(zhì)是:
A .氨基酸 B. Na+、 K+、Cl -等電解質(zhì)
C.血漿白蛋白 D.葡萄糖E.肌酐
24. 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物質(zhì)量最大的是:
A .集合管 B.遠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髓袢降支E.近端小管
25. 原尿中葡萄糖含量:
A .高于血漿 B.低于血漿
C.與血漿相同 D.與小管液相同
E.與終尿相同
26. 關于葡萄糖重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只有近端小管可以重吸收
B .與 Na+ 的重吸收相耦聯(lián)
C.是一種主動轉(zhuǎn)運過程
D .近端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E.正常情況下,近端小管不能將腎小球濾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27. 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滲透性利尿
C.水利尿 D.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E.醛固酮分泌減少
28. 氨基酸通過主動轉(zhuǎn)運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髓袢細段
C.髓袢粗段 D.遠曲小管E.集合管
29. 近端小管 HCO3 - 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 . H2CO3 B. HCO 3 - C. CO2 D .OH - E. NaHCO 3
30. 關于 HCO-重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B .與 H +的分泌有關
C. HCO-是以 CO 的形式從小管液中轉(zhuǎn)運至小管細胞內(nèi)的
D . Cl- 的重吸收優(yōu)先于 HCO -的重吸收
E. HCO-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幫助
31. 對 Na+ 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細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遠曲小管E.集合管
32. 關于近端小管重吸收 Na+的描述,錯誤的是:
A .小管液中的 Na +被動擴散至小管細胞內(nèi)
B .重吸收過程是被動重吸收
C. Na+的重吸收使水重吸收
D . Na+的重吸收為 Cl- 重吸收創(chuàng)造了條件
E.小管細胞管周膜上的 Na+ 泵主動轉(zhuǎn)運 Na+至組織間隙
33. 對 Na+ 重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腎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均能重吸收 Na+
B . Na+的重吸收常伴有 Cl -和水的分泌
C.各段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的量均受醛固酮調(diào)節(jié)
D .近端小管重吸收 Na+ 的量與腎小球濾出 Na+的量成定比關系
E. Na+的重吸收常伴有 HCO -的分泌
34. 通過繼發(fā)主動重吸收 Cl -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細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遠曲小管E.集合管
35. 終尿中的 K + 主要是由:
A .腎小球濾過 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升支分泌 D.髓袢降支分泌
E.遠曲小管于集合管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