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型題:
1. 區(qū)分心肌快、慢反應細胞的主要依據(jù)是:
A .靜息電位的大小
B. 0 期去極化的速度
C.平臺期的長短
D.動作電位復極化的速度
E. 4 期有無自動去極化
2. 形成心室肌動作電位平臺期的離子流包括:
A . Na+內(nèi)流, K+內(nèi)流
B . 2+內(nèi)流, K +外流
C. K + 內(nèi)流、 Ca2+外流
D . Ca2+、 Na+內(nèi)流, K +外流
E. Ca2+外流, Na+內(nèi)流
3. 心室肌細胞與浦肯野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區(qū)別是:
A . 0 期去極化的速度和幅度
B . 1 期復極化的速度C.平臺期形成的機制D . 3 期復極化的機制
E. 4 期自動去極化的有無
4. 關于心室肌細胞 Ca2+通道的描述,下面哪一項是錯誤的:
A .是電壓依從性的 2+
B .選擇性高,只允許 Ca
C.激活、失活以及再復活所需時間均比 Na+ 通道長
D .激活的閾電位水平約為 -40mV
E.可被維拉帕米所阻斷
5. 下面關于浦肯野細胞起搏電流 I f 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 .主要離子成分為 K +
B .充分激活的膜電位為 -100mV
C.激活較慢,
D .表現(xiàn)出時間依從性
E.可被
2+選擇性阻斷
6. 快反應自律細胞 4 期自動去極化主要是由于:
A . I f 通道開放使鈉離子內(nèi)流逐漸增強
B .鈣通道的激活和鈣離子內(nèi)流
C.持續(xù)的鉀離子內(nèi)流
D .鉀離子外流減少
E.氯離子外流
7. 下面關于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的描述,哪項是正確的:
A .最大復極電位為 -80mV
B .閾電位為 -60mV
C.無明顯的復極 1 期和 2 期
D . 4 期自動去極化速度慢于浦肯野細胞
E. 0 期去極化幅度較大,時程較短,去極化的速率較快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
8. 心室肌動作電位與骨骼肌動作電位的主要區(qū)別是:
A .前者去極化速度快
B.前者有較大的幅度
C.前者復極化時間短暫
D.前者動作電位有平臺期E.前者有超射現(xiàn)象
9. 心室肌細胞 0 期去極速度快的原因是 Na+通道:
A .數(shù)量多
B.閾值低
C.激活快
D.復極快
E.失活慢
10. 竇房結細胞 0 期去極速度慢的原因是 Ca2+通道:
A .數(shù)量少
B.閾值高
C.激活慢
D.復活慢
E.失活快
11. 快反應自律細胞是:
A .心房肌細胞 B.心室肌細胞
C.浦肯野細胞 D.竇房結細胞
E.房室結細胞
12. 慢反應自律細胞是:
A .心房肌細胞 B.心室肌細胞
C.浦肯野細胞 D.竇房結細胞E.心肌膜細胞
13. 心室肌細胞 0 期去極膜電位達下列哪項水平 Na+通道就迅速失活:
A . -70Mv B .-50mV
C. -30mV D . 0mV
E. 0 期去極結束后
14. 竇房結能成為心臟正常起搏點的原因是:
A .靜息電位僅為 -60 至-65mV
B .閾電位為 -50mV
C. 0 期去極速度快
D .動作電位沒有明顯的平臺期E. 4 期去極速率快
15. 下述關于超速壓抑的描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 .頻率差別愈大,抑制效應愈強
B .高頻起搏點驅(qū)使低頻起搏點進行低頻率搏動
C.竇房結停搏后,首先由受壓抑程度較小的房室交界起搏
D .竇房結對心室的控制中斷后,可出現(xiàn)一段時間的心室停搏
E.需暫時中斷人工起搏器時應逐步減慢其驅(qū)動頻率
16. 興奮在心臟中傳導時,傳導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 .心房 B.房室交界
C.左、右束支 D.浦肯野纖維E.心室
17. 心臟中傳導速度最快的組織是:
A .竇房結 B.心房優(yōu)勢傳導通路
C.房室交界 D.心室肌E.末梢浦肯野纖維
18. 房室延擱的生理意義是:
A .使心室肌動作電位幅度增加
B .使心肌有效不應期延長
C.使心室肌不會產(chǎn)生完全強直收縮
D .增強心室肌收縮能力E.使心房和心室不會同時收縮
19. 在下述關于心肌傳導性的描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 .心肌細胞直徑細小,傳導速度慢
B .動作電位幅度大,傳導速度快
C.動作電位 0 期去極速率慢,傳導速度慢
D .鄰近細胞靜息電位水平下移,傳導速度快
E.鄰近細胞靜息電位水平下移,傳導速度慢
20. 衡量傳導性高低的指標是:
A .動作電位產(chǎn)生的速度
B . 0 期去極速度
C.興奮的傳播速度
D.平臺期時程
E. 4 期自動去極速度
21. 興奮在心室內(nèi)傳導組織傳導速度快的意義是:
A .使心室肌不產(chǎn)生強直收縮
B .避免心房、心室收縮重疊
C.有利于心室肌幾乎同步收縮
D .使心室肌有效不應期縮短
E.使心室肌動作電位幅度增加
22. 竇房結興奮迅速傳播到房室交界,主要依靠:
A .前結間束 B .后結間束
C.中結間束 D.浦肯野纖維網(wǎng)E.優(yōu)勢傳導通路
23. 房室延擱一般發(fā)生于興奮:
A .由心房肌傳至房室交界時
B .由房室交界傳至心房肌時
C.由房室交界傳至房室束時
D.在房室交界內(nèi)傳導時
E.由浦肯野細胞傳至心室肌時
24. 心室肌的有效不應期較長,一直持續(xù)到:
A .收縮早期結束 B.收縮期末
C.舒張早期結束 D.舒張中期末E.舒張期結束
25. 心室肌有效不應期的長短主要取決于:
A .動作電位 0 期去極的速度
B.動作電位 2 期的長短
C.動作電位 3 期的長短
D.閾電位水平的高低
E.鈉一鉀泵功能
26. 心肌細胞超常期內(nèi)興奮性高于正常,所以:
A .興奮傳導速度高于正常
B .動作電位幅度大于正常
C.動作電位 0 期去極速率快于正常
D .刺激閾值低于正常E.自動節(jié)律性高于正常
27. 室性期前收縮之后出現(xiàn)代償間期的原因是:
A .竇房結的節(jié)律性興奮延遲發(fā)放
B .竇房結的節(jié)律性興奮少發(fā)放一次
C.竇房結的節(jié)律性興奮傳出速度大大減慢D .室性期前收縮的有效不應期特別長
E.竇房結的一次節(jié)律性興奮落在室性期前收縮的有效不應期內(nèi)
28.心肌不產(chǎn)生強直收縮的原因是:
A .心臟是功能上的合胞體
B .心肌肌漿網(wǎng)不發(fā)達,2+貯存少
C.心肌有自律性,會自動節(jié)律性收縮
D .心肌呈“全或無”收縮E.心肌的有效不應期長
29. 乙酰膽堿通過增加心肌 K+ 通道的開放,影響心肌細胞的電活動,以下哪一項是不存在的:
A .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
B .閾電位絕對值增大
C.竇房結最大復極電位也增大
D .竇房結 4 期自動去極化時間增加
E.動作電位時程縮短
30. 當竇房結停止跳動時,首先由哪一部位代替其搏動:
A .心房肌 B.心室肌
C.心房內(nèi)優(yōu)勢傳導通路
D.房室交界
E.浦肯野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