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1歲男嬰,因反復患感染性疾病就診,化驗發(fā)現(xiàn),RBC 2.6×1012/L,HB70g/L,RBC 大小不等明顯(缺維生素B12、葉酸等),大細胞中心淡染區(qū)擴大(缺鐵)
VitC可以增加糾正貧血的藥物的療效。在所有選項中考慮D恰當。
二、A2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嬰幼兒約4個月后,從母體獲取的鐵逐漸耗盡,加上此期生長發(fā)育迅速,造血活躍,因此對膳食鐵的需要增加,而嬰幼兒主食人乳和牛乳的鐵含量均低,不能滿足機體之需,貯存鐵消耗后即發(fā)生缺鐵,故6個月-2歲的小兒缺鐵性貧血發(fā)生率高。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考慮患兒是貧血,在正常情況下,骨髓外造血極少,淋巴結(jié)與脾臟有造淋巴細胞的功能。出生后,尤其在嬰兒期,當遇到各種感染性貧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時,肝,脾和淋巴結(jié)可隨時適應需要,恢復到胎兒時期的造血狀態(tài),而出現(xiàn)肝,脾,淋巴結(jié)增大。同時末梢血液中可出現(xiàn)有核紅細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細胞。這是小兒造血器官的一種特殊反應現(xiàn)象,稱“"骨髓外造血”。當感染及貧血矯正后可恢復正常。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貧血分度 根據(jù)外周血紅蛋白或紅細胞數(shù)可將貧血分為輕、中、重、極重四度:Hb為~90g/L屬輕度,~60g/L為中度,~30g/L為重度,<30g/L為極重度。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從題目判斷有貧血,小兒貧血14個月了一般不考慮溶血性貧血了,所以考慮有2個病一個缺鐵性一個巨幼性細胞貧血 ,從題目來看有消化道腹瀉,面色發(fā)黃、肝脾輕度腫大,無震顫更加符合巨幼性細胞貧血
判斷巨幼性細胞貧血最簡單的方法是D,呈大細胞性貧血,MCV>94fl,MCH>32pg。血涂片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大細胞為多,易見嗜多色性和嗜堿點彩虹細胞,可見巨變的有核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呈分葉過多現(xiàn)象。網(wǎng)織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常減少。如果你要說確診肯定是穿刺了,現(xiàn)在首先肯定是D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題目問的是早期診斷有價值的項目;為明確貧血的原因,血清鐵蛋白的測定是早期診斷需要檢測的重要指標。血清鐵蛋白測定是反映機體鐵貯存的敏感指標,臨床上常用于早期的缺鐵性貧血的診斷。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該患嬰面色蒼黃,首先考慮貧血,而巨幼細胞性貧血除一般貧血表現(xiàn)外,還伴有神經(jīng)精神癥狀,如易怒少哭,查體四肢抖動,踝陣攣,巴氏征(+)等支持巨幼細胞性貧血。
7、
【正確答案】 A
8、
【正確答案】 E
三、A3/A4
1、
<1>、
【正確答案】 D
<2>、
【正確答案】 B
2、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營養(yǎng)性巨幼細胞性貧血的診斷標準為:
1.病史:患兒年齡是否在2歲以內(nèi);生后是否純以母乳、羊乳或淀粉奶糕喂養(yǎng),未加其他輔食。有無反復感染或腹瀉史。有無乏力、反應遲鈍、無淚少汗、吞咽困難、惡心、嘔吐、慢性腹瀉帶粘液便。
2.體檢:注意是否面色黃白似浮腫,口唇、粘膜、指甲蒼白,發(fā)黃、細、稀疏,嗜睡,淡漠,直視,舌及雙手震顫,口炎,舌光滑少苔,項強直,角弓反張,心擴大,肝脾腫大,膝反射亢進,淺反射增強,踝陣攣,皮膚出血點。
3.檢驗:呈大細胞性或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骨髓有核細胞顯著增生,紅細胞、粒細胞等系統(tǒng)有巨幼性改變,巨核細胞也可有類似改變。有條件時應測定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含量。此外,應警惕巨幼細胞性貧血與缺鐵性貧血合并存在。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骨髓象有助于進一步明確診斷。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血象和骨髓象可診斷為巨幼細胞貧血。在此基礎上,如精神癥狀明顯,則考慮為維生素B12缺乏所致。有條件時測定血清維生素B12。或葉酸水平可進一步協(xié)助確診。
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以紅細胞系增生為主,粒、紅系統(tǒng)均出現(xiàn)巨幼變,表現(xiàn)為胞體變大、核染色質(zhì)粗而松、副染色質(zhì)明顯。中性粒的胞漿空泡形成,核分葉過多。巨核細胞的核有過度分葉現(xiàn)象。
<3>、
【正確答案】 E
3、
<1>、
【正確答案】 E
<2>、
【正確答案】 D
<3>、
【正確答案】 C
四、B
1、
<1>、
【正確答案】 C
<2>、
【正確答案】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