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腺泡中央型肺氣腫的病理改變的特點是
A.呼吸性細支氣管擴張,肺泡管和肺泡囊擴張不明顯
B.終末細支氣管以下結構全部擴張
C.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擴張
D.肺小葉和肺泡囊擴張
E.呼吸性細支氣管破壞,肺泡破裂
【答案與解析】A。腺泡中央型肺氣腫的病理特點是:位于腺泡中央的呼吸性細支氣管呈囊狀擴張,肺泡管和肺泡囊擴張不明顯。
2.一肝炎患者做肝穿刺活檢,鏡下見肝細胞點狀壞死,匯管區(qū)見少量淋巴細胞浸潤及輕度纖維組織增生,肝小葉結構完整。上述病變符合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輕度慢性肝炎
C.中度慢性肝炎
D.重度慢性肝炎
E.早期肝硬化
【答案與解析】B。急性普通型肝炎鏡下特點:肝細胞胞質疏松淡染和氣球樣變,肝小葉內(nèi)見點狀壞死與嗜酸性小體。輕度慢性肝炎鏡下特點:點狀壞死,偶見輕度碎片狀壞死,匯管區(qū)慢性炎細胞浸潤,周圍少量纖維組織增生。肝小葉結構清晰。中度慢性肝炎鏡下特點:肝細胞變性、壞死明顯,中度碎片狀壞死,出現(xiàn)特征的橋接壞死。小葉中有纖維間隔形成,但小葉結構大部分保存。重度慢性肝炎鏡下特點:重度的碎片狀壞死與大范圍的橋接壞死。壞死區(qū)出現(xiàn)肝細胞不規(guī)則再生,纖維間隔分割肝小葉結構。
3.傷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變部位是在
A.回腸末端
B.升結腸
C.乙狀結腸
D.肝、脾
E.心、腦
【答案與解析】A。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細胞的增生為病變特征。以回腸末端淋巴組織的病變最為突出。
4.貧血性梗死主要發(fā)生于
A.心、肝、腎
B.心、肺、脾
C.心、腎、脾
D.大腦、肺、腎
E.小腸、肝、心
【答案與解析】C。貧血性梗死發(fā)生于組織結構較致密側支循環(huán)不充分的實質器官,如脾、腎、心和腦組織。故選項C正確。腸和肺的組織較疏松,梗死初期疏松的組織間隙內(nèi)可容納多量漏出的血液,當組織壞死吸收水分而膨脹時,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擠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為出血性的。肝的側支循環(huán)很充分,故不易發(fā)生貧血性梗死。由此可知選項A、B、D和選項E均不正確。
5.促使縮膽囊素釋放作用最強的物質是
A.蛋白分解產(chǎn)物
B.脂肪
C.脂酸鈉
D.糖類
E.HC1
【答案與解析】A。胰液分泌的調(diào)節(jié)。
6.當細胞膜內(nèi)的靜息電位負值加大時,稱為膜的
A.極
B.超極化
C.復極化
D.反極化
E.去極化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
【答案與解析】B。超極化是細胞膜的內(nèi)部向負方向極化,外部向正方向極化,但其極化在非靜止狀態(tài)時變大的現(xiàn)象。細胞內(nèi)部在超過靜止膜電位時變負。通過向細胞膜進行內(nèi)向的通電,可立即造成超極化,但此外還可由于細胞的離子環(huán)境變化或抑制性傳遞物質等作用物的影響而造成超極化。故本題應選擇B。
7.靜脈注射后能促使組織液水分移至毛細血管內(nèi)的是
A.1.5%的氯化鈉溶液
B.丙種球蛋白
C.5%葡萄糖溶液
D.20%葡萄糖溶液
E.白蛋白
【答案與解析】 E。本題考查組織液的生成。組織液生成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可使有效濾過壓升高,組織液生成增多而引起組織水腫,然而升高則可以導致組織液水分移至毛細血管內(nèi)。影響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是白蛋白,所以本題選E。
8.個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表現(xiàn)出心率加快,血壓增高,呼吸加速,血糖升高和肌張力增強,這些生理反應說明活動增強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是
A.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
B.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
C.交感-腎上腺髓質軸
D.下丘腦-垂體-性腺軸
E.下丘腦-垂體后葉軸系
【答案與解析】B。在應激狀態(tài)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活動增強,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該激素可直接或間接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增高,呼吸加速,血糖升高和肌張力增強等一系列生理反應,故此題選B。
9.男性性腺分泌的激素是
A.兒茶酚胺
B.類固醇
C.氨基酸
D.糖蛋白
E.肽類激素
【答案與解析】B。睪丸分泌的激素是由睪丸的間質細胞生成的,包括三種雄激素:睪酮、雄烯二酮、脫氫表雄酮,其化學本質是類固醇。
10.若將血沉增快患者的紅細胞置于正常人血漿中,其紅細胞沉降的速度將
A.增快
B.下降
C.正常
D.無變化
E.以上都不是
【答案與解析】C。通常以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稱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ESR與紅細胞疊連有關,而后者又主要取決于血漿成分的變化,因此ESR與血漿成分的變化有關,而與紅細胞本身無關。因此將血沉增快患者的紅細胞置于正常人血漿中,其紅細胞沉降的速度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