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A2
1、男,38歲,1個月來乏力、食欲缺乏、左上腹脹痛。查體:肝肋下3cm,脾肋下10cm,血紅蛋白70g/L,白細胞26×109/L,血小板210×109/L,白細胞分類:中性粒及晚幼粒細胞為主,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減低,首選治療
A、羥基脲
B、三代頭孢
C、脾切除
D、DA方案
E、保肝治療
2、女性患者,27歲,發(fā)熱伴牙齦出血3周。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皮膚散在出血點,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血紅蛋白80g/L,白細胞12×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活躍,原始細胞占0.80,巨核細胞減少,糖原染色陽性。過氧化物酶染色陰性,非特異性酯酶陰性。首選治療方案
A、HA方案
B、DA方案
C、VP方案
D、CHOP方案
E、MOPP方案
3、患者,男性,28歲,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經(jīng)VLDP方案治療后完全緩解,下一步最佳的治療方法是
A、自身骨髓移植
B、自身外周血干細胞移植
C、異基因骨髓移植
D、觀察
E、行鞏固和強化治療
4、女性,45 歲。診斷ANLL-M1。外周血白細胞210×109/L,采用DA方案化療后出現(xiàn)無尿,BUN 47mmol/L,Cr 890μmol/L。應考慮
A、化療藥對腎臟的毒性
B、白血病化療反應
C、白血病并腎功能衰竭
D、白血病腎臟浸潤
E、白血病并尿酸性腎病、腎功能不全
5、男性,25歲,急非淋M2型經(jīng)DA方案治療后部分緩解,近日自覺左下肢疼痛,腰椎4~5椎旁壓痛(+).直腿抬高試驗(+),應如何治療
A、腰穿腦脊液檢查,鞘內(nèi)注射MTX
B、骨科治療
C、大劑量化療
D、放療
E、細胞因子,如IL-2或IFN
6、男性,30歲,1周來發(fā)熱伴皮膚出血點;炑嗜毎麥p少,骨髓檢查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40%,各階段粒細胞占50%,各階段單核細胞占30%,診斷急性白血病,其FAB分類的類型是
A、M1
B、M2
C、M4
D、M5
E、M6
7、男性,30歲,1周來發(fā)熱伴皮膚出血點;炑毎麥p少,骨髓檢查增生極度活躍,骨髓中以早幼粒為主,原始細胞占NEC中50%,初步考慮為
A、M1
B、M2
C、M3
D、M4
E、M5
8、男性,30歲,發(fā)熱,出血,貧血,齒齦增生,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占85%,過氧化物酶(+),非特異性酯酶(+++),診斷為
A、急淋L2型
B、急髓M1型
C、急髓M5型
D、急髓M3型
E、急髓M6型
9、女性,27歲,頭暈、乏力、皮下瘀斑半月,外周血WBC 60×109/L,可見大量幼稚細胞,下列檢查結果中有助于診斷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是
A、PAS染色陽性
B、NSE陽性,可被NaF抑制
C、鐵染色陽性
D、POX及蘇丹黑染色陽性
E、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動減低或隱性
10、男性,25歲。發(fā)熱,牙齦出血,皮膚瘀點、瘀斑5天,胸骨壓痛明顯,肝脾不大。HGB 70g/L,WBC 50×109/L,PLT 20×109/L,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0.9,考慮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符合其特點是
A、過氧化物酶陽性
B、可見Auer小體
C、非特異酯酶陽性
D、蘇丹黑染色陰性
E、糖原PAS反映(+)或成塊
11、男性,病史2周,貧血伴周身出血點,淺表淋巴結不腫大,胸骨壓痛(+),肝臟輕度腫大,外周血白細胞25×109/L,可見幼稚細胞,血小板50×109/L,血紅蛋白40g/L,該患者最可能診斷
A、敗血癥
B、再生障礙性貧血
C、過敏性紫癜
D、急性白血病
E、惡性淋巴瘤
12、男性,40歲,病史2周,發(fā)熱,皮膚出血點,骨髓原始細胞>80%,過氧化物酶(++),Auer小體(+),最可能的診斷
A、急淋白血病
B、急粒白血病
C、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D、急性紅白血病急變
E、慢粒白血病急變
13、女性,20歲,病史10天,發(fā)熱,貧血,出血,肝脾輕度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伴關節(jié)痛,血紅蛋白60 g/L,白細胞35×109/L,血小板80×109/L,首先考慮
A、風濕熱
B、病毒感染
C、急性白血病
D、淋巴病
E、SLE
14、男性,16歲,發(fā)熱,貧血,出血,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原始細胞占90%,POX(-),非特異性酯酶(-),診斷為
A、急淋白血病
B、慢粒白血病
C、急粒白血病M3型
D、慢淋白血病
E、淋巴瘤
15、女性,27歲,發(fā)熱伴鼻出血7天,牙齦增生似海綿狀,胸骨壓痛明顯,血紅蛋白60g/L,白細胞4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細胞0.9,POX(-),PAS陽性呈粗顆粒狀,非特異性酯酶陰性,血清溶菌酶正常,診斷為
A、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C、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E、急性紅白血病
16、男性,25歲,發(fā)熱,牙齦出血,皮膚瘀斑5天,胸骨壓痛明顯,肝脾肋下觸及,血紅蛋白70g/L,白細胞5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細胞0.90, POX(+),PAS陰性,非特異性酯酶陰性,診斷為
A、急性粒細胞白細胞
B、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C、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E、急性紅白血病
17、男性,29歲,面色蒼白、乏力,檢查牙齦腫脹、肝脾輕度腫大,血紅蛋白40g/L,白細胞600×109/L,血小板×109/L,骨髓象原始細胞占60%,過氧化物酶染色陽性,非特異性酯酶陽性,陽性反應可被氟化鈉抑制,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增加,應診斷為
A、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D、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E、急性紅白血病
18、女性,20歲,頭昏乏力、鼻出血伴牙齦出血1周,Hb82 g/L,WBC45×109/L,血小板25×109/L,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0.5,早幼粒細胞0.2, POX強陽性,NAP陰性,非特異性酯酶部分呈陽性反應,不被NAF抑制,確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其FAB分型是
A、M2
B、M1
C、M4
D、M3
E、M5
19、女性,18歲,發(fā)熱、咽痛、間斷鼻出血10天,胸骨壓痛明顯,右下肢皮膚可觸及3㎝×3㎝大小腫塊,質硬,血紅蛋白60g/L,白細胞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80%部分胞漿中可見Auer小體,POX染色弱陽性,PAS染色胞漿淡紅色,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陽性,能被NAF抑制,診斷是
A、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B、急件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C、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D、急性紅白血病
E、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20、年輕女性,低熱伴鼻出血2周。查體:貧血貌,脾肋下4cm,胸骨壓痛(+),血紅蛋白70g/L,白細胞1400×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明顯活躍,原始細胞占0.62,為進一步診斷,應首選的檢查是
A、染色體核型分析
B、細胞化學染色
C、血清鐵測定
D、血細菌培養(yǎng)
E、抗血小板抗體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