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 測量細菌大小的單位是 。
2. 細菌按其外形不同,可分為 、 和 三類。
3. 細菌體只有一個彎曲的稱為 ;細菌體有數(shù)個彎曲的稱為 。
4. 細菌的基本結構主要有 、 、 和 。細菌的特殊結構有 、 、 和
5. G+菌細胞壁中,除有共同組分 外,還有特殊組分 。 后者還可按其結合部位不同分為 和 。
6. G-菌細胞壁的特殊組分是 ;該組分是由 、 和 三部分組成。其中 是G-細菌的內毒素。
7. 細菌的核糖體分 和 兩個亞基,某些抗生素如鏈霉素與 亞基結合,干擾其蛋白質合成,從而殺死細菌。
8. 細菌胞質中含有 、 和 等重要結構。其中 顆粒有助于鑒別細菌。
9. 細菌的莢膜有 、 和 作用。
10.根據鞭毛的數(shù)量和部位,可將鞭毛菌分成 、 、 和 四類。
11.根據功能不同,菌毛可分為 和 兩類。前者與 有關;后者與 有關。
12. 最常用的細菌分類鑒別染色法是 。該染色法把細菌分成兩類,被染成紫色的細菌稱為 菌,被染成紅色的細菌稱為 菌。
13. 一般革蘭陽性菌的滲透壓高達 個大氣壓,革蘭陰性菌的滲透壓
為 個大氣壓。
14.細菌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包括 、 、 、 、
和 等。
15.影響細菌生長的環(huán)境因素有 、 、 、 和 。
16.多數(shù)病原菌最適pH為 ,最適生長溫度為 。而霍亂弧菌在pH 生長最好,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的最適pH為 。
17.根據細菌代謝時對分子氧的需要與否可把細菌分為 、 、
和 、四類。
18.常見的細菌的生化反應實驗有 、 、 、 和 等四種。
19.根據培養(yǎng)基的物理性狀的不同,可把培養(yǎng)基分為 、 、 和 三大類;根據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組成和用途不同,可把其分為 、 、 、 和 。
20.細菌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生長可出現(xiàn) 、 和 三種生長
現(xiàn)象。
21.半固體培養(yǎng)基用于檢查細菌的 。有鞭毛的細菌經穿刺接種于半固體培養(yǎng)基中呈 狀或 生長。
22.人工培養(yǎng)細菌主要用于 、 和 三個方面。
三、名詞解釋
1. 核質2. 質粒3. 芽胞4. L型細菌5. 中介體6. 普通菌毛7. 性菌毛8. 菌毛
9. 鞭毛10.莢膜11.微莢膜12.異養(yǎng)菌13.熱原質14.細菌素15.培養(yǎng)基16.菌落
四、問答題
1. 簡述G+菌與G-菌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 試述細胞壁的功能。
3. 簡述革蘭染色的主要步驟、結果及實際意義。
4.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哪些?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5. 人工培養(yǎng)細菌的用途?
參 考 答 案
一、選擇題
A型題 1.C 2.B 3.D 4.B 5.E 6.A
7.A 8.E 9.D 10. D 11.A 12.D
13.A 14.A 15.D 16.A 17.A 18.B
19.D 20.E 21.C 22.B 23.D 24.E
25.C 26.B 27.B 28.B 29.B 30.E
31.E 32.A 33.A 34.B 35.D 36.B
37.C 38.D
二、填空題
1. μm
2. 球菌 桿菌 螺形菌
3. 弧菌 螺菌
4.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 核質 莢膜 芽胞 鞭毛 菌毛
5. 肽聚糖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
6. 外膜 脂蛋白 脂質雙層 脂多糖 脂多糖
7. 大(50S) 小(30S) 30S
8. 核糖體 質粒 胞質顆粒 胞質
9.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質的損傷作用
10. 單毛菌 雙毛菌 叢毛菌 周毛菌
11. 普通菌毛 性菌毛 致病性 傳遞遺傳物質
12. 革蘭染色法 革蘭陽性菌 革蘭陰性菌
13. 20~25 5~6
14. 水 碳源 氮源 無機鹽 生長因子
15. 營養(yǎng)物質 氫離子濃度(pH) 溫度 氣體
16. 7.2~7.6 37ºC 8.4~9.2 6.5~6.8
17. 專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厭氧菌 專性厭氧菌
18. 糖發(fā)酵試驗 VP試驗 甲基紅試驗 枸櫞酸鹽利用試驗 (吲哚試驗
尿素酶試驗)
19. 液體培養(yǎng)基 半固體培養(yǎng)基 固體培養(yǎng)基 基礎培養(yǎng)基 增菌培養(yǎng)基
選擇培養(yǎng)基 鑒別培養(yǎng)基 厭氧培養(yǎng)基
20. 均勻渾濁 沉淀生長 表面生長
21. 動力 羽毛 云霧狀渾濁
22. 醫(yī)學 工農業(yè) 基因工程
三、名詞解釋
1.核質是細菌的遺傳物質,由單一密閉環(huán)狀DNA分子反復回旋盤繞組成松散網狀結構。集中于細胞質的某一區(qū)域,多在菌體中央,無核膜、核仁,有分裂器,其功能與真核細胞染色體相似。
2.質粒是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存在于 細胞質中,為閉合環(huán)狀的雙鏈DNA,帶有遺傳信息?刂萍毦哪承┻z傳性狀,可獨立復制,不是細菌生長必不可少的,失去質粒的細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3.芽胞是具有芽胞基因的菌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在菌體內部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小體,是細菌的休眠形式,帶有完整的核質。酶系統(tǒng)和合成菌體組分的結構,保存細菌全部生命必須物質。
4.L型細菌是細菌的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合成被抑制后,導致細胞壁受損的細菌仍然能夠生長和分裂的細菌稱細胞壁缺損型或L型。
細胞壁結構 |
革蘭陽性菌 |
革蘭陰性菌 |
肽聚糖組成 |
聚糖骨架、四肽側鏈、五肽交聯(lián)橋 |
聚糖骨架、四肽側鏈 |
結構類型 |
三維立體結構 |
二維立體結構 |
層數(shù) |
50層左右 |
僅1~2層 |
占細胞壁干重 |
50%~80% |
5%~20% |
糖類含量 |
約占45% |
15~20% |
脂類含量 |
約占2% |
11%~22% |
磷壁酸 |
有 |
無 |
外膜 |
無 |
有 |
脂多糖 |
無 |
有 |
5.中介體為細胞膜的特有結構。由部分細胞膜內陷,折疊卷曲形成的囊狀物,多見于革蘭陽性菌。它能有效的擴大細胞膜的面積,相應的增加酶的含量的能量的產生。功能類似于真核細胞線粒體,又稱為擬線粒體。
6.普通菌毛是遍布于細菌表面的很細、很短、直而硬的絲狀物,每菌可達數(shù)百根,為細菌粘附結構,能與宿主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與細菌的致病性密切相關。
7.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長而粗,呈中空管狀結構。由致育因子質粒編碼。細菌質粒可通過性菌毛進行接合。
8.菌毛 細菌表面的很細、很短、直而硬的絲狀物,與細菌的運動無關。由菌毛蛋白組成,具有抗原性。
9.鞭毛存在于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約半數(shù)的桿菌的個別球菌,在菌體上附有細長并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為細菌的運動器官。
10.莢膜是某些細菌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其細胞壁外形成一層粘液性物質,與細胞壁牢固結合,用理化方法除去后并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厚度≥0.2μm,邊界明顯者為莢膜。
11.微莢膜是某些細菌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其細胞壁外形成一層粘液性物質,與細胞壁牢固結合,用理化方法除去后并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厚度<0.2μm者為微莢膜。
12. 異養(yǎng)菌必須以多種有機物為原料,如蛋白質、糖類等,才能合成菌體成分并獲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異氧菌,大部分屬于寄生菌。
13. 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極微量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fā)熱 反應的物質。為細胞壁的脂多糖結構,故大多源于革蘭陰性菌。
14. 細菌素是某些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其作用范圍窄,僅對產生菌有親緣關系的細菌有殺傷作用?捎糜诩毦中秃土餍胁W調查。
15. 培養(yǎng)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專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使用的混合營養(yǎng)制品。
16. 菌落是細菌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由單個細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見的細菌集團。
四、問答題
1. G+菌與G-菌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如下表:
2. 細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維持菌體固有形態(tài)。2).保護細菌抗低滲環(huán)境,使其在相對低滲的環(huán)境中生存。3).參與菌體內外的物質交換。4).具有抗原性,誘發(fā)機體免疫應答。5).屏障作用,使菌體不易受到菌體外有害物質的侵入。6).重要的致病物質,可引起機體多種病理表現(xiàn)。7).某些細菌的表面蛋白具有,可與宿主細胞粘付,為致病因素之一。
3. 革蘭染色的主要步驟:將帶檢標本固定后,先用堿性染料結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脫色處理,最后用稀釋復紅或沙黃復染。最終將細菌分為兩大類:紫色為革蘭陽性菌,紅色為革蘭陰性菌。采用革蘭染色法在鑒別細菌、選擇抗菌藥物、研究細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4.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1).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極微量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fā)熱 反應的物質。大多源于革蘭陰性菌,為細胞壁的脂多糖結構。耐高溫高壓蒸氣滅菌法不能使其滅活,250℃高溫干烤才能破壞熱原質,蒸餾法最好。在制備和使用注射藥品過程中應嚴格防止細菌污染。2).毒素與侵襲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內毒素,外毒素是多數(shù)革蘭陽性菌和少數(shù)革蘭陰性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到體外的一種蛋白質性物質。具有抗原性強、毒性強、特異性強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宿主細胞親和性,毒性較強。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脂多糖,當菌體崩解后游離出來。其毒性成分主要為脂質A,物種屬特異性,故其引起的病癥臨床表現(xiàn)基本類似,毒性較弱。某些細菌可產生具有侵襲性的酶,能損傷機體組織,是細菌重要的致病物質。3).色素,某些細菌能產生不同顏色的色素,對細菌的鑒別有一定的意義?煞炙苄陨睾椭苄陨。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能抑制或殺滅某些其它微生物或腫瘤細胞的物質。臨床應用廣泛。5).細菌素,某些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其作用范圍窄,僅對產生菌有親緣關系的細菌有殺傷作用。可用于細菌分型和流行病學調查。6).維生素,細菌合成的某些維生素除供給自身需求外,還分泌到周圍環(huán)境中,可被人體吸收利用。
5. 人工培養(yǎng)細菌具有重要作用,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細菌學的研究、生物制品的制備。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48943119,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