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一、A1
1、關于心身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心身二元論
B、心身統(tǒng)一論
C、心身平行論
D、心身還原論
E、神靈支配論
2、心身疾病的界定條件是
A、在發(fā)病的原因中心理社會因素是重要的因素
B、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軀體癥狀
C、具有明顯的器質性病理改變或病理生理變化
D、不是神經癥和精神病
E、以上都是
3、與心身疾病的診斷無關的是
A、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和特殊檢查明確器質性改變
B、疾病的發(fā)生有相平行的心理社會因素
C、排除神經癥和精神疾病
D、單純的生物醫(yī)學療法收效甚微
E、由某種軀體疾病引發(fā)心理障礙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19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14267037,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
4、下列疾病中,不屬于心身疾病的是
A、十二指腸潰瘍
B、抑郁癥
C、癌癥
D、糖尿病
E、支氣管哮喘
5、應激的概念可理解為
A、外界刺激和環(huán)境要求
B、對外界刺激和環(huán)境要求的反應
C、對環(huán)境不適應或適應的反應
D、在對環(huán)境要求與應付能力評估后的狀態(tài)
E、內外刺激因素
6、處于相同應激源作用下而產生不同的應激反應,其主要原因是個體的
A、體質不同
B、認知評價不同
C、敏感強度不同
D、反應強度不同
E、文化程度不同
7、人們在遇到壓力、痛苦、困境時。引起自殺的主要原因是
A、逃避應激源
B、排除應激源
C、難以應對應激源
D、沒意識到應激源
E、想超越應激源
8、不應列為心理應激對健康的消極影響的是
A、使已有的疾病加重
B、適應性調整,恢復內穩(wěn)態(tài)
C、使原有的疾病復發(fā)
D、損害適應能力,引發(fā)心身癥狀
E、與其他因素共同影響引發(fā)新的疾病
9、心身疾病是
A、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軀體疾病
B、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
C、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神經癥
D、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生理反應
E、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器官系統(tǒng)功能性反應
10、下列哪一項與心身疾病的診斷無關
A、器質性病變的臨床特點
B、有明確的心理社會因素參與發(fā)病
C、排除神經癥和精神病
D、單純生物醫(yī)學措施療效甚微
E、由某種軀體疾病引發(fā)心理障礙
11、關于心理應激的說法錯誤的是
A、相信事件是可控制可預測的可以減輕心理應激
B、適度的應激可以促進健康
C、長期的超強度應激會損害健康
D、心理防御機制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解除焦慮
E、有效的放松訓練可以降低心理應激水平
12、關于應對的說法錯誤的是
A、應對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
B、應對是一種心理行為策略
C、應對是人面對應激源時的一種反應
D、應對都能消除自己的緊張
E、應對過程是通過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
13、可預防心身疾病的措施不包括
A、減少負性情緒對健康的不良影響
B、正確認識各種生活事件
C、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D、長期超負荷工作
E、勞逸結合不超負荷工作
14、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不包括
A、藥物緩解癥狀
B、自我心理調節(jié)
C、矯正不良習慣
D、不間斷發(fā)泄
E、心理護理
15、關于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描述不正確的是
A、不間斷發(fā)泄
B、矯正不良習慣
C、心理護理
D、藥物緩解癥狀
E、自我心理調節(jié)
16、下列疾病中屬于心身疾病的是
A、精神分裂癥
B、抑郁癥
C、消化性潰瘍
D、大葉性肺炎
E、精神發(fā)育遲緩
二、A2
1、人生會遇到無數(shù)應激源的作用,只有那些對人有意義的刺激物才能引起心理應激反應,這些事物是否對人有意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A、應激源的強度
B、應激源的性質
C、應激源的數(shù)量
D、人的認知評價
E、人的智力水平
2、當機體處于強烈的應激狀態(tài)時?杀憩F(xiàn)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血糖升高,這些生理反應說明哪個系統(tǒng)活動增強
A、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
B、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
C、交感-腎上腺髓質軸
D、下丘腦-垂體-性腺軸
E、下丘腦-垂體后葉軸
3、移民美國的中國人,其謙遜的美德與個人至上環(huán)境常發(fā)生沖突,由此產生適應不良,這種沖突屬于
A、軀體性應激源
B、文化性應激源
C、社會性應激源
D、心理性應激源
E、職業(yè)性應激源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身心關系有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可分為唯物論和唯心論;二元論又可分為身心平行論(生理和心理是互不相關的兩個過程)和身心交感論(生理和心理是互不相互影響的兩個過程)。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的診斷標準:1.有明確的臨床癥狀、體征和病理學改變;2.有明確的心理社會因素,并且與上述改變構成因果關系;3.排除神經癥、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學因素引起的疾病。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的診斷標準:1.有明確的臨床癥狀、體征和病理學改變;2.有明確的心理社會因素,并且與上述改變構成因果關系;3.排除神經癥、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學因素引起的疾病。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最早提出的心身疾病稱為“神圣七病”,包括:潰瘍病、潰瘍性結腸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局限性腸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原發(fā)性高血壓及支氣管哮喘。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理應激是指個體在“察覺”到環(huán)境刺激構成威脅或挑戰(zhàn)、必須作出適應或應對時作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的適應性反應過程。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對同一類應激源的反應可因個體對其的認知、評價、體驗和觀念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異。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簡單的來考慮,當人可以選擇逃避來應對應激源,不會考慮自殺。只有當難以應對應激源時(即沒有其它可選時),會考慮以死亡來終結應激狀態(tài)。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應激的消極意義:
1、頻繁、強烈而突發(fā)過度的應激可造成機體喚醒障礙(喚醒不足或過度),耗損過度,適應能力減弱,使心身功能和社會活動障礙,作業(yè)能力受損,工作、學習效率下降,引發(fā)事故和車禍。
2、持久和慢性應激,使機體處于適應不良和易感狀態(tài),耗竭機體儲備,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心身疾病,引發(fā)精神障礙,加重原有的軀體和精神疾病。
3、應激引起適應不良,造成個體認知上的悲觀預測,社會適應功能下降,出現(xiàn)行為障礙。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會因素作為重要原因參與發(fā)病的軀體疾病,廣義的心身疾病包括那些具有明顯軀體癥狀的器官性神經癥或心理生理障礙。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的診斷包括軀體診斷和心理診斷兩個方面。前者依賴于診斷學的方法與原則,后者依靠心理檢查,常用會談法和心理測查法。心理診斷涉及的心理方面包括病人的人格,病人當前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致病的心理社會因素(生活事件、心理沖突或挫折等)。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理應激是個體覺察到環(huán)境變化對機體產生威脅時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應,可以是適應的或適應不良的。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應對又稱應付,是個體對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現(xiàn)的自身不平衡狀態(tài)所采取的認知和行為措施。對此的基本觀點有:①是影響應激結果的重要中間變量;②是為緩沖應激對個體的影響,擺脫心身緊張狀態(tài)的心理適應過程;③是人們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策略;④個體的應對方式受認知評價、社會支持及個性特征等很多因素的影響。應對具有緩沖應激反應的作用,但有時也會相反。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是多種心理、社會和生物學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其預防不能只著眼于生物學因素,應從更廣泛的方面著手。后者包括健全人格、改變情緒狀態(tài)、對行為的干預等。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首先是一種軀體疾病,在臨床各科均很常見,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治療原則除藥物外,還包括心理調節(jié)、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有必要也可進行心理護理等。顯然,“不間斷發(fā)泄”是錯誤的。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①通過心理診斷測驗與量表評定、談話,詳細調查了解疾病、病情有關的心理因素。②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③矯正不良行為習慣;④教會和訓練病人自我放松、自我心理調節(jié);⑤藥物解除癥狀。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廣義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fā)病、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軀體功能性障礙。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二、A2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首先,同一環(huán)境事件對某人可能有應激性,而對他人可能不具有應激性。大多數(shù)外部刺激不能絕對地被定義為具有應激性。個人的認知評價才使某一事件具有應激性。
其次,同一個體在不同場景會把同一時間解釋成具有應激性或不具有應激性。因為身體條件、情緒和動機等心理狀態(tài)的不同而影響評價過程。事件本身是不具有應激性,只有當真的喪失和感到喪失或覺察并估價到一種威脅時才會變得具有應激性。由此提出了心理應激學說中的認知評價理論。答案選擇D。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應激時主要是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系統(tǒng)。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外周效應表現(xiàn)為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血糖升高等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系統(tǒng):外周效應表現(xiàn)為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產生多方面的防御代償意義。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理應激源指環(huán)境對個體提出的各種需求。經個體認知評價后可以引起心理及(或)生理反應的刺激或情緒。分四類:1.軀體性應激源:刺激物導致心理反應。2.心理性應激源:人際關系的沖突。3.社會性應激源:客觀的社會學指標;社會變動性與社會地位的不合適。4.文化性應激源:因評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引起應激的刺激和情境。
【該題針對“心身疾病”知識點進行考核】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19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14267037,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