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
一、A1
1、測量細菌常用的單位是:
A、mm
B、μm
C、nm
D、pm
E、A
2、關于細菌細胞結構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壁均有肽聚糖
B、有70S核糖體
C、核有完整的核膜和核仁
D、L型細菌無細胞壁
E、中介體多見于G+菌
3、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機制是:
A、干擾菌細胞壁的合成
B、干擾菌細胞蛋白質的合成
C、破壞菌細胞膜通透性
D、破壞菌細胞核酸的代謝
E、干擾細菌細胞器的合成
4、L型細菌缺失哪一種結構:
A、細胞質
B、細胞膜
C、細胞核質
D、細胞壁
E、核糖體
5、與內毒素有關的細菌結構是:
A、外膜蛋白
B、脂多糖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6、與細菌耐藥性有關的結構是
A、性菌毛
B、細菌染色體
C、質粒
D、鞭毛
E、異染顆粒
7、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機制是
A、裂解細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鍵
B、抑制細胞壁肽聚糖上四肽側鏈與五肽橋的交聯
C、抑制細菌mRNA.表達
D、抑制細菌DNA轉錄
E、破壞細胞壁上的磷壁酸
8、細菌細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脂多糖
E、類脂A
9、G+細菌不具備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脂多糖
C、磷壁酸
D、N-乙酰胞壁酸
E、N-乙酰葡糖胺
10、G-菌的細胞壁肽聚糖缺少的成分是:
A、聚糖骨架
B、β-1,4糖苷鍵
C、四肽側鏈
D、五肽交聯橋
E、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11、革蘭染色敘述錯誤的是:
A、G+菌染成深紫色
B、染色順序為結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釋復紅
C、G-菌染成紅色
D、具有鑒別細菌意義
E、具有指導選擇抗菌藥物的意義
12、裸露病毒體的結構中不包括
A、DNA
B、RNA
C、衣殼
D、核衣殼
E、包膜
13、關于細菌L型,錯誤的是
A、形態(tài)多樣
B、多為革蘭染色陰性
C、在低滲透壓環(huán)境中仍可存恬
D、去除誘發(fā)因素后可回復為原菌
E、仍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14、與內毒素有關的細菌結構是
A、細胞膜
B、肽聚糖
C、莢膜
D、外膜
E、核膜
15、細菌細胞壁的功能不包括
A、維持細菌形態(tài)
B、保護細菌抵抗低滲環(huán)境
C、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D、參與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
E、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
16、細菌細胞壁的基礎成分是
A、肽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脂多糖
在線做題:2018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 |
掃描以上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