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近端小管對Na+的重吸收量經(jīng)常是Na+濾過量的
A 45~50%
B 55~65%
C 65~70%
D 75~80%
E 98~99%
422. 關于腎小管對鈉重吸收的描述,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 近端小管主動重吸收Na+的機制常用泵-漏模式來解釋
B 遠曲小管由于逆電-化學梯度較大,所以重吸收耗能也較大
C 遠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且是可調節(jié)性的
D 調節(jié)鈉重吸收的激素是醛固酮
E 近端小管重吸收Na+與水是等滲的
423. 在酸中毒的情況下,腎小管的
A H+-Na+交換減少
B K+-Na+交換增多
C H+-Na+交換增多
D K+-Na+交換不變
E H+-Na+交換不變
424. 關于腎小管分泌鉀,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 超濾液中的K+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B K+的分泌主要通過Na+-K+交換
C Na+-K+與Na+-H+交換兩者存在競爭性抑制
D 酸中毒時,往往出現(xiàn)低血鉀
E 尿液中的K+大部分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425. 關于腎小管分泌NH3,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NH3是通過主動轉運而進入小管液的
B NH3與小管液中的H+結合,生成NH4+
C NH3分泌對維持酸堿平衡起重要作用
D NH4+與小管液中強酸鹽(如NaCl)中負離子結合,生成酸性銨鹽(NH4Cl)起排酸作用
E NH3的分泌能促進H+的分泌
426. 關于Na+、Cl-重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濾液中99%以上被重吸收
B 70%在近球小管處重吸收
C Na+是主動重吸收,大部分Cl-是被動重吸收
D 髓袢升支粗段,Na+和Cl-均為主動重吸收
E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Na+重吸收受ADH調節(jié)
427. 對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說明,不正確的是
A 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強
B 水、尿素、HCO3-均為被動重吸收
C 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對尿量影響最大
D 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質均為被動重吸收
E Na+、Cl-的重吸收主動和被動兼有
428. 對于HCO3-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B HCO3-的重吸收優(yōu)先于Cl-的重吸收
C HCO3-是以其原形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D HCO3-的重吸收與H+的分泌有關
E HCO3-的重吸收需碳酸酐酶參與
429. 關于H+分泌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腎小管各段均可分泌H+
B H+的分泌與Na+的重吸收有關
C H+的分泌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
D H+的分泌與NH3的分泌同有競爭性抑制關系
E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H+與K+的分泌有競爭關系
430. 關于葡萄糖的吸收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只有近球小管可以重吸收
B 是一種主動轉運過程
C 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D 尿中開始出現(xiàn)葡萄糖時的血糖濃度稱為腎糖閾
E 血糖濃度達到腎糖閾時,腎小管對葡萄糖的吸收量為葡萄糖吸收極限量
431. 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 滲透性利尿
C 水利尿
D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E 醛固酮分泌減少
432. 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質是
A 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
B 水、Na+、Cl-、K+
C 尿素、尿酸
D 肌酐
E 氨
433. 對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說明,不正確的是
A 分泌H+有利于Na+和HCO3-的重吸收
B 分泌NH3有利于排H+
C 分泌NH3排H+有利于留Na+
D 分泌K+有利于排H+
E 分泌K+有利于留Na+
434. 對腎小管上皮細胞H+-Na+交換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分泌一個H+,重吸收一個NA+
B H+的分泌伴隨NA+和HCO3-的重吸收
C H+-NA+交換增強時可使血K+降低
D 有排酸保堿維持內環(huán)境pH穩(wěn)態(tài)作用
E 酸中毒時H+-NA+交換大于K+-NA+交換
435. 球-管平衡是指近球小管對濾液的重吸收率相當于腎小球濾過率的
A 55%-60%
B 65%-70%
C 60%-65%
D 70%-75%
E 75%-80%
436. 腎小球濾過的氨基酸,通過主動轉運而被全部吸收,其吸收的部位為
A 集合管
B 遠曲小管
C 近球小管
D 髓袢
E 遠球小管
437. 腎臟維持體內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調節(jié)下列哪項活動來實現(xiàn)
A 腎小球濾過量
B 近曲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 腎小管的分泌功能
E 近曲小管和重吸收水量
438. 構成腎臟內髓部滲透壓梯度的主要溶質是
A KCl和尿素
B 尿素和葡萄糖
C NaCl和KCl
D 尿素和NaCl
E NaCl
439. 關于腎髓質組織間液高滲狀態(tài)的形成,錯誤的是
A 與髓袢、集合管對不同物質的選擇性有關
B 外髓高滲形成依賴于升支粗段對Na+、Cl-主動重吸收
C 內髓高滲形成依賴于升支細段對Na+、Cl-主動重吸收以及集合管對NH3被動重吸收
D 內髓高滲形成依賴于升支細段對Na+、Cl-被動重吸收以及集合管對尿素被動重吸收
E 近球小管基本上不參與腎髓質高滲梯度的形成
440. 小管液濃縮和稀釋的過程主要發(fā)生在
A 近球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 遠曲小管
E 集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