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革蘭氏染色及形態(tài)識別
【準備】
1.個人準備 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
2.物品準備 查看實驗所需器材、試劑是否齊全,如不全,應及時向工作人員提出。
3.本實驗所需器材試劑: 玻片、玻璃鉛筆、接種環(huán)、酒精燈、火柴、計時器、吸水紙、顯微鏡、擦鏡紙、生理鹽水、蒸餾水、細菌培養(yǎng)物、結晶紫染液、盧戈碘液、95%酒精、稀釋石炭酸復紅染液、乙醚。
【操作】
1.涂片:取玻片一張,用玻璃鉛筆在玻片上劃兩個直徑1.5cm左右的圓。用接種環(huán)在圓圈內(nèi)各加1~2滴生理鹽水。
2.接種環(huán)滅菌后,分別取細菌培養(yǎng)物少許,在生理鹽水中磨勻。
3.干燥:將標本涂片標本面向上,置于酒精燈火焰高處慢慢烘干,切不可在火焰上燒干。
4.固定:細菌的固定常用火焰加熱法,即將上述已干的涂片在酒精燈火焰中通過3次。
5.初染:將結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
6.用細流水沖洗,甩去積水。
7.媒染:加盧戈碘作用1min,用細流水沖洗,甩去積水。
8.脫色:滴加95%酒精數(shù)滴,搖動玻片數(shù)秒鐘,使均勻脫色,
9.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無色為止(約0.5min),用細流水沖洗,甩去積水。
10.復染:加稀釋石炭酸復紅染0.5min
11.用細流水沖洗,甩去積水。
12.鏡檢:標本片用吸水紙吸干后,在涂片上滴加鏡油,置顯微鏡下檢查。
13.識別細菌的革蘭氏染色結果(陽性或陰性),報告結果。
14.斷細菌形態(tài)特征(球菌、桿菌或螺旋菌),報告結果。
【操作后】
1.用滴有乙醚的擦鏡紙擦拭油鏡鏡頭。
2.關閉顯微鏡電源。
3.將使用過的一次性器材,剩余標本置于污物桶中。
【注意事項】
1.載玻片要潔凈無油跡,
2.滴生理鹽水和取菌不宜過多,涂片要均勻,不宜過厚,以免脫色不全造成假陽性。
3.熱固定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改變甚至破壞細胞形態(tài)。
4.水洗時不要直接沖洗涂面,水流不宜過急,以免涂片菌膜脫落。
5.革蘭氏染色結果是否正確,乙醇脫色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應嚴格掌握脫色時間,脫色不足,陰性菌誤染成陽性菌;脫色過度,陽性菌誤染成陰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