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的形態(tài)和染色
革蘭染色陽性,矛頭狀成雙排列,無鞭毛,無芽胞,有些毒株形成莢膜,在血瓊脂平皿上形成α-溶血。環(huán)此菌可產生自溶酶,24小時后菌體自溶形成臍狀菌落。此酶可被膽汁激活加速細菌溶解。肺炎鏈球菌可發(fā)酵菊糖,故膽汁溶菌試驗及菊糖發(fā)酵試驗可鑒別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的至病物和所致疾病
1.主要致病物質
(1)肺炎球菌溶血素;
(2)莢膜(主要致病因素,具有抗吞噬作用);
(3)紫癜形成因子,使試驗動物產生紫斑及皮膚出血。
2.所致疾病
為大葉性肺炎,可繼發(fā)胸膜炎、膿胸,也可引起中耳炎、腦膜炎、敗血癥等。
腦膜炎萘瑟菌
1.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與染色:革蘭染色陰性,腎形成雙排列,無鞭毛,無芽胞,大多有莢膜和菌毛。
(2)培養(yǎng)特性: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較高,需在含有血清、血液等培養(yǎng)基中才能生長。常用巧克力(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初次分離培養(yǎng)需提供5%~10%的二氧化碳氣體。
(3)抵抗力: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對低溫、干燥、消毒劑等均敏感,易自溶死亡。
2.主要致病物質
致病物質有菌毛(吸附易感細胞),莢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內毒素(主要致病物質,引起發(fā)熱反應及低血壓休克)。
3.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人類是其唯一易感宿主。我國流行的血清群,95%以上是A群。
腦膜炎萘瑟菌的微生物學檢查
1.標本采集
采集病人的腦脊液、血液或皮疹內容物或帶菌者的鼻咽拭子。腦膜炎奈瑟菌對低溫和干燥極敏感,故標本采集后應注意保暖、保濕并立即送檢。最好是床邊接種。
2.直接涂片鏡檢
取腦脊液沉渣或淤斑滲出液涂片,作革蘭染色,直接鏡檢如發(fā)現細胞內外有革蘭陰性雙球菌即可初步診斷(陽性率80%左右)。
3.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腦脊液或血液標本可先增菌或直接接種巧克力平板,置5%~10%CO2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鏡檢初步診斷,并作生化反應,凝集試驗或血清學試驗鑒定。
淋病萘瑟菌
1.形態(tài)與染色
革蘭染色呈陰性,咖啡豆狀成雙排列,無鞭毛,無芽胞,大多有莢膜和菌毛。
2.致病物質
(1)菌毛,它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使淋病奈瑟菌更易附著在人泌尿生殖道上皮細胞、精子、紅、白細胞上;
(2)淋病奈瑟菌可產生大量IgA1蛋白酶,破壞粘膜表面的特異IgA1,從而使淋病奈瑟菌大量增殖在粘膜上及粘膜下。
3.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為淋病,人類是淋病奈瑟菌惟一宿主。淋球菌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起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母體患有淋菌性炎或子宮頸炎時,嬰兒出生時易患上淋球菌性結膜炎。
4.防治原則
(1)開展防治性病的知識教育、禁止賣淫嫖娼以及防止不正當的兩性關系是預防淋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治療可首選青霉素、新霉素、及博來霉素等藥物。近年來發(fā)現,耐藥菌株不斷增加,為此,應作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合理選擇藥物。
(3)嬰兒出生時,不論母親有無淋病,都應用1%硝酸銀或其他銀鹽溶液滴入兩眼,以預防新生兒淋菌性眼炎的發(fā)生。
例題:
1. 常見的革蘭陽性致病性球菌有:
A. 金黃色葡萄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丙型鏈球菌
D. 腦膜炎球菌
E. 淋球菌
2. 對青霉素產生耐藥性的最常見細菌是:
A. 鏈球菌
B. 腦膜炎球菌
C. 肺炎球菌
D. 金黃色葡萄球菌
E. 破傷風桿菌
3. SPA能與下列哪種物質結合?
A. 人IgG的Fc段
B. 人IgG的Fab段
C. 人IgG1、IgG2、IgG4的Fc段
D. 人IgM的Fc段
E. 人IgA的Fc段
參考答案
1.A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