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類比就是一種邏輯推理方法,類比推理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系列屬性上是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一個對象還具有其他特定屬性,由此推出另一個對象也具有同樣的其他特定屬性的結論。比如甲對象具有屬性a、b、c、d;乙對象具有屬性a`,b`,c`,d`,比如猴子具有的器官:嘴巴、耳朵、眼睛、鼻子;人類具有的器官:嘴巴、耳朵、眼睛;
例:比如我們在講聲音在介質中傳播的案例,我們知道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那可以做這樣的類比,聲音在固體中、液體中傳播也類似的性質,而且在固體中傳播的效果更好,這樣的類比更有利于學生們的理解。
一、幾種推理方法的區(qū)別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繹推理是一種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而類比推理是一種由特殊到特殊(或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例:關于彈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等的相互作用,以及庫倫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歸納推理:在教學中可以向同學們實物展示,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出,彈力的作用是相互,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電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等,學生們可以很容易的總結出這樣的結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繹推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接給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讓學生們分析,學生分析不難得出,彈力、重力、摩擦力、電磁力,都歸屬于力,因此可以得出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電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類比推理:因為萬有引力定律與庫倫定律非常相似,在學習庫倫定律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與之前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形式進行類比。
二、類比推理的注意事項
類比推理不是一種嚴格周密的推理過程,其得出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類比推理的結論還需要實踐加以證實,如果不對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而進行類推,則可能會犯“機械類比”的錯誤。比如猴子具有的器官是嘴巴、耳朵、眼睛、尾巴;人類具有的器官:嘴巴、耳朵、眼睛;推理結論:人類也具有尾巴。顯然這是錯誤的。
三、如何提高類比結論的有效性
類比推論并不是正確的,那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類比推理的有效性呢?第一,前提要確認的相似屬性的數(shù)量多少;第二,前提中確認的相似屬性的關聯(lián)程度。
例:我們知道從同一高度釋放的木塊,水平面越光滑,木塊滑行的距離越遠。由于相似屬性非常的多,那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類比,而且可靠性很強。
四、類比推理的步驟
在教學中,首先觀察比較兩個對象,找出它們之間可以確切表述的相似屬性;然后,做出合理聯(lián)想,用一個對象的意志屬性去推測另一個對象的未知屬性,從而得出一個猜想結論;最后,檢驗這個猜想結論。其中,做出合理聯(lián)想的過程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五、典型的類比推理問題
聲與光在性質以及遵循的物理關系上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在聲現(xiàn)象和光現(xiàn)象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進行一個恰當?shù)念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聲音的性質有,回聲、響度、音調、不可聽聲、多普勒效應….,光也類似的性質,反射、亮度、顏色、不可見光、多普勒效應…..,多普勒效應,最初是關于聲音傳播的定律,多普勒把光合聲進行了類比,指出“多普勒效應“不僅實用與聲波,而且也適用于廣播。哈勃等天文學家根據(jù)”多普勒效應“解釋了天文學上的 “紅移現(xiàn)象”進而得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重要證據(jù)。
總之類比推理在物理教學非常常見,需要大家不斷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