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西方美術(shù)
1.表現(xiàn)主義
、僖矮F派
a.馬蒂斯:油畫《帶綠色條紋的肖像》、《音樂》、《舞蹈》;
b.弗拉曼克:油畫《鄉(xiāng)間野餐》;
c.安德列·德蘭:油畫《倫敦橋》;
d.馬爾凱:油畫《勒哈佛港的7月14日》;
e.魯奧:油畫《老國王》。
、跇蛏(略)
③青騎士派
a.康定斯基:油畫《即興30》、著作《論藝術(shù)中的精神》、《從點、線到面》;
b.馬克:油畫《動物的命運》;
2.立體主義
、佼吋铀骱筒祭
a.畢加索:油畫《阿維尼翁的少女們》、《彈曼陀鈴的女子》、綜合材料《藤椅上的靜物》、青銅雕塑《女頭像》、《格爾尼卡》;
b.布拉克:油畫《曼陀鈴》。
3.未來主義
、侔屠河彤嫛堵窡簟獾难芯俊贰ⅰ豆业墓(jié)奏》、《被牽的狗的動力》;
、诓﹩棠幔河彤嫛督值肋M入房屋》、青銅雕塑《空間連續(xù)性的獨特形式》;
、廴f里尼:油畫《紅十字列車》;
4.巴黎派
、倌细窳衼喣幔河彤嫛稒M臥的裸婦》;
②郁特里羅:油畫《風景》。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西方美術(shù)
1.構(gòu)成主義和風格派(略)
2.包豪斯和20世紀上半期的現(xiàn)代建筑(略)
、谶_達主義:代表人物是馬塞爾·迪尚(杜尚)其作品如《自行車輪》、《泉》、《新娘甚至被光棍們剝光了衣服》;
③超現(xiàn)實主義:代表人物達利、米羅等。
達利:油畫《記憶的永恒》。薩爾瓦多·達利是超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4.社會現(xiàn)實主義(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西方美術(shù)
1.繪畫(抽象表現(xiàn)主義)美國畫家波洛克是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人物。
2.雕塑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青銅雕塑《戰(zhàn)車》;
亨利·摩爾:榆木雕塑《斜倚的人物》、《國王和皇后》;
考爾德(是現(xiàn)代活動雕塑的開創(chuàng)者):鋼片雕塑《白色瀑布》;
戴維·史密斯:《立方體》。
3.1960年以后的綜合藝術(shù)
歐普藝術(shù)代表人物維克托·瓦薩雷利:《阿蘭》;
波普藝術(shù)(重點)安迪·沃霍爾:《瑪麗蓮·夢露》;
環(huán)境藝術(shù)(也叫大地藝術(shù))代表人物是羅伯特·史密森,作品《螺旋形的護堤》;
印度藝術(shù)——桑奇大塔、樹神藥叉女;犍陀羅美術(shù):阿旃陀石窟。
日本美術(shù)——浮世繪:開創(chuàng)者菱川師宣、最有影響的是葛飾北齋;
伊斯蘭美術(shù)——泰姬陵被譽為“印度最美麗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