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式稱為( )(20009年河南)
A.說服法
B.榜樣法
C.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D.鍛煉法
【答案】B。
2.當人們從暗處來到光亮處,剛開始會覺得目眩,看不清周圍的東西,過一會視覺才能恢復正常,這一過程叫做( )(2012年遼寧)
A.暗適應
B.明適應
C.前攝抑制
D.倒攝抑制
【答案】B。解析:題干是明適應現(xiàn)象。
3.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近年安徽)
A.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B.知識、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
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答案】A。解析: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4.在自然情境下進行的,比較靈活且適用范圍較廣的一種觀察方法是()。(2008年山西)
A.教育實驗觀察
B.嚴格控制的觀察
C.全結(jié)構(gòu)式觀察
D.教育現(xiàn)場觀察
【答案】D。
5.個體對挫折的反應和應對取決于()(2010年河南)
A.對挫折的認知
B.情境
C.個體的性格
D.對結(jié)果的預期
【答案】A。解析:對挫折的認知決定著我們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和反應。一個人如果對挫折的認知是積極的,那么他的挫折反應就會相對積極。相反則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
6.人在看書時,用紅筆劃出重點,便于重點閱讀,這是利用知覺的( )(2012年安徽)
A.整體性
B.選擇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解析:知覺的選擇性是指人在知覺事物時,對外來刺激有進行選擇性加工的能力。當面對眾多的客體時,知覺系統(tǒng)會自動地將刺激分為對象和背景,并把知覺對象優(yōu)先地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用紅筆劃出重點利用的是知覺的選擇性。
7.個體道德的核心部分是()。(2010年湖南)
A.道德認識
B.道德觀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答案】A。解析:道德認識是對道德規(guī)范及其執(zhí)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認識的結(jié)果是獲得有關(guān)的道德觀念,形成道德信念,它是個體道德的核心部分。
8.聽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的( )。(2009年吉林)
A.顳葉
B.枕葉
C.布洛卡區(qū)
D.頂葉
【答案】A。解析:視覺中樞位于枕葉內(nèi),聽覺中樞位于顳葉內(nèi)。
9.我國中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是( )(2012年遼寧)
A.教研組
B.學年組
C.教導組
D.教研室
【答案】D。
10.對同一類型的問題尋找不同類型的答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2011年河南)
A.活動性
B.獨創(chuàng)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答案】B。解析:活動性是指讓學生參與某種親身的體驗。目的性的培養(yǎng)屬于舊課程思想方法,新課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該題不能選該項。交通性適合正確答案相關(guān)的迷惑選項。本題所述是培養(yǎng)學生獨創(chuàng)能力的方法,因此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