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行為有兩種,一種是應答性行為,一種是操作性行為。斯金納認為巴甫洛夫研究的是應答性行為,他不滿意巴甫洛夫的應答性行為,認為人的學習應該是操作性的行為,因此,他的理論也就稱之為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操作性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先有行為,然后根據(jù)行為給予相應的刺激。這一點,我們在具體學完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后就完全明白了。
斯金納發(fā)明了著名的斯金納盒, 他根據(jù)這個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也稱之為強化理論,該理論包括強化、懲罰和消退
我們首先來看強化,斯金納把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給一個愉快的刺激,來增加行為發(fā)生的頻率。例如:媽媽對小明說如果這次考試考了第一名,就給你買玩具。我們在分析時可以這樣分析“玩具對小明來說是愉快刺激,給買玩具就是給了一個愉快的刺激,這樣的目的是讓小明繼續(xù)考第一名,是為了增加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而負強化是撤銷一個不愉快的刺激,來增加行為發(fā)生的頻率。比如:媽媽又對小明說如果這次考試考了第一名,就不用刷碗了。同樣我們也是分兩步去分析刺激:刷碗對小明來講是不愉快的刺激,不用刷就是減少了一個刺激。這樣的目的是讓小明繼續(xù)考第一。減少不愉快刺激,增加行為發(fā)生的頻率,這就是負強化。
其次,我們來看懲罰。懲罰是給予一個不愉快的刺激,目的是減少行為發(fā)生的頻率。例:老師對小明講如果上課再遲到,就請家長來學校!皩π∶鱽碚f讓家長來學校是不愉快的刺激,老師請家長就是給予刺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減少遲到的行為”。其實負強化和懲罰使我們在做題過程中經(jīng);煜俏覀冊诜治龃碳r按照我剛講的分兩步完成,就沒有任何問題,是不會出錯的。
最后,我們來看消退。消退是很好判斷的,就是不理睬來減少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荚嚂r看到“不理、不搭理等詞時基本可以斷定就是消退”。
看完了強化理論。我們在反過來看操作性行為,我們剛才所舉的例子如考試考第一名,給買玩具。都是先考了第一名,才會買玩具。所以是先有行為后有刺激。
斯金納根據(jù)強化理論又提出了一種教學模式-程序教學。
這就是斯金納的重點知識點,我們需要特別掌握強化理論,因為這是考試的重點,也是大家有時混淆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