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班級管理
第一節(jié) 班級管理概述
1、班級管理的含義、功能(作用)?
班級管理: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控制,以實現(xiàn)各種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活動。
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fā)展。
功能(作用):(1)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2)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3)鍛煉學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2、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組織者和靈魂;
(2)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證各種影響協(xié)調一致的協(xié)調員;
(4)班主任是聯(lián)系班級與班級的、班級與學校的紐帶。
第二節(jié) 班級管理的過程和原則
1、制定班級管理計劃的一般步驟?
(1)明確教育目標的要求,認識組織開展班級活動的意義;
(2)分析班級情況,掌握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了解學生的需求;
(3)構思班級活動計劃的基本框架;
(4)就活動計劃的基本框架交全體學生或班干部討論,由學生參與制定計劃,確定班級活動計劃的思路;
(5)將比較完善的活動計劃寫成文字,并予以公布。
2、班級管理的概念及其原則?
含義:是根據(jù)班級管理規(guī)律和實踐經(jīng)驗制定的,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原則:(1)科學性原則;(2)民主性原則;(3)自覺性原則;(4)整體性原則;
第三節(jié) 班級管理的內容
1、班集體的特征與作用
特征:是由班主任帶領學生有意識創(chuàng)建的并具有積極作用的集體。(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2)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3)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4)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作用:(1)形成學生的集體意識;(2)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yǎng)?各部分的基本要求?怎樣培養(yǎng)和建立良好的班集體?
(一)確立明確的奮斗目標;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前進的導向和動力。是班主任及班級相關成員根據(jù)教育目的、學校工作計劃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共同制定的班集體經(jīng)過努力而實現(xiàn)的預期發(fā)展結果。
基本要求:(1)要將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2)要把“明天的快樂”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3)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商量來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4)班集體的奮斗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班級實際情況。
(二)培養(yǎng)積極分子,形成班主任及班集體核心;基本要求:(1)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2)班主任應把對積極分子的使用與培養(yǎng)結合起來。
(三)形成良好班風;基本要求:(1)確立班風目標;(2)培養(yǎng)正確輿論;(3)強化行為訓練;(4)加強榜樣示范。
(四)健全班級規(guī)章制度;基本要求:(1)認真討論,科學合理;(2)嚴肅慎重,相對穩(wěn)定;(3)反復學習,堅決執(zhí)行;(4)教育為主,不斷完善。
(五)加強班級常規(guī)管理;基本要求:(1)健全班級規(guī)章制度;(2)建立組織體系;(3)堅持一貫。
(六)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基本要求:(1)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組織的特點;(2)認識非正式組織的作用;(3)加強教育和引導。
(七)組織形式多樣教育活動;要求:(1)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2)要精心設計活動內容;(3)注意形式的適齡化;(4)力爭把活動的開展過程變成教育學生的過程。
3、主題班會的形式與組織?
(1)主題班會的主要形式:主題報告會、主題匯報會、主題討論會、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評會、主題競賽、主題晚會。
(2)主題班會的組織。一般包括確定主題、精心準備、具體實施、效果深化等幾個階段。
(3)組織主題班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注意:主題不能過雜,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導演”而不是“演員”。
4、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
(2)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低。
5、班集體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明確的目標;(2)一定的組織結構;(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4)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6、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1)了解學生,研究學生;(2)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3)協(xié)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