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現代教育:
(1)現代學校教育(特點):(1)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2)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3)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2)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特點):(1)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之中;(2)社會能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適當的教育。
11、資產階級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國民教育體系?
(1)國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統,加強對教育的控制;(2)普遍實施義務教育;(3)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12、試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
(1)教育終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術現代化。
第二節(jié) 教育學的發(fā)展
1、教育學概念、構成要素?
含義: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
構成要素:教育現象:是對教育活動的基本概括,是各種各樣教育活動的外在表現。
教育問題:是具有矛盾與沖突的教育現象。
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以及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簡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一)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論語》之中,重視教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希望把人培養(yǎng)成“賢人”和“君子”;教學內容:上主要繼承西周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教學上強調:“學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學思并重、學行兼顧、博約結合、學以致用、以身作則等教育教學原則。
(2)戰(zhàn)國后期:《學記》是我國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其中的教學相長,啟發(fā)誘導、秩序漸進、長善救失、藏息相輔、師來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先秦時期的孟子和墨子、漢代的董促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王夫之等)。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1)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 “產婆術”,是一種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辯論的方法,為啟發(fā)式教學奠定的基礎;
(2)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都體現在代表作《理想國》中,構建了較為系統的學制,為近代資源共享本主義教育提供了雛形;
(3)亞歷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 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對兒童分階段進行教育,提倡對兒童進行和諧的教育;
(4)古羅馬昆體良是西方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他的《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專著。他主張教育者要了解兒童的天賦、傾向和才能,遵循兒童的特點進行教育。他重視教師的作用,認為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
3、試述教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教育學的獨立。簡述近代、現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貢獻代表作:
(1)英國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學作為獨立學科提了出來;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是使教育學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第一人,代表作:《大教學論》。主要貢獻:1.提出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3.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一系列教學原則;4.提出了學年制思想,并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3)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了自然與自由教育的思想;
(4)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則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fā)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教育的首要職責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個性特征的人。
(5)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了 “白板說”和紳士教育。 其代表作為《教育漫話》。
(二)試述規(guī)范教育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1)、德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主要思想觀點和貢獻: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是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必須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在教學上:1.他把哲學中的統計學觀念移用過來,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教材的時候,喚起心中已有的觀念;2.突出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認為興趣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宿;3.他結合學生心理提出了“明了、聯想、系統、方法”的四段教學法,4.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主為教學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統一的。5.他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課堂教學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2)、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主要思想觀點和貢獻:是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人。 現代教育理論的首要代表。與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針鋒相對。1.將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與改組”,2.在教育目的上,認為教育“于其之外無目的”,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組織力量保證兒童的成長;3.在師生關系上,他主張兒童中心。與其教育基本觀點一致。4.教學上他倡導“做中學”,提倡活動課程,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目的與活動統一、智慧與探究的統一,形成了以兒童中心、活動課程、做中學為特色的教學思想。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誕生與發(fā)展:1939年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出版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編寫的《教育學》,把教育育分成總論、教學論、德育論和學校管理論四個部分,主要特點:1.是重視智育在全面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肯定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3.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4、簡述教育學在當代的新發(fā)展情況?
(1)教育科學體系逐步形成;(2)教育理論異彩紛呈;(3)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的結合日益緊密。
5、當代著名的教育理論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觀點是什么?
(1)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結構課程理論:在其代表《教育過程》中強調學習學科的基本結構,提出了早期學習和發(fā)現學習的理論。
(2)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的實驗教學論體系:在其代表作《教學與發(fā)展》中,以一般發(fā)展為出發(fā)點,提出了:一“高難度教學”、二“高速度教學”、三“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四“理解學習過程”、五“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fā)展”的五大教學原則。
(3)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該以掌握學習為指導思想,以教育目標為導向,以教育評價為調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學習理論體系。
(4)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教育理論: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等著作中,系統論述了他的全面和諧教育思想。由于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基礎上的,他的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