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旅游需求的概念與特征
知識點
1、旅游需求產生的條件
2、影響旅游需求的因素
3、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
知識點一:旅游需求產生的條件
旅游需求產生的條件:
1、客觀條件
(1)支付能力 即在人們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須繳納的稅金和必須的生活及社會消費支出后的余額中可能用于旅游消費的貨幣量。
(2)閑暇時間 即外出旅游所需要的時間。
2、主觀條件
實現旅游需求的主觀條件即出游動機。
出游動機與人們心理特征、文化素養(yǎng)、年齡、性別、社會歷史條件、經濟發(fā)展狀況相關。
應用分析
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觀條件是()。
A、支付能力 B、旅游動機
C、閑暇時間 D、心理刺激
答案:B
解析:實現旅游需求的主觀條件即出游動機。出游動機與人們心理特征、文化素養(yǎng)、年齡、性別、社會歷史條件、經濟發(fā)展狀況相關。
知識點二:影響旅游需求的因素
影響旅游需求的因素:包含客源地推力因素、目的地拉力因素、客源地與目的地的互動因素三個因素。
一、客源地推力因素也叫市場引發(fā)力,與旅游需求量的大小成正方向變化,即客源地推力越大,旅游需求量就越大;反之,推力不足,則需求量減少。它主要包含:
1、客源地經濟狀況、發(fā)展趨勢及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2、政府對國民旅游的態(tài)度和政策。
3、人口數量、結構與偏好。
二、目的地拉力因素也叫市場吸引力,它與旅游需求量的大小成正方向變化,目的地拉力越大,則旅游需求量就會下降。它主要包含:
1、旅游吸引物的豐富程度、類型、質量狀況。
2、六要素的供給狀況。
三、客源地與目的地的互動因素
1、兩地間的經濟距離。是指旅游者從客源地到目的地往返的旅行時間和交通費用的綜合,這是衡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標。
2、兩地間的文化距離。文化距離是指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以語言為主要特征的文化差異程度,主要包括語言差異、生活習慣差異、社會文化差異等。
3、貨幣匯率。旅游目的地國貨幣貶值,則旅游價格下降,引發(fā)客源國對其旅游需求的上升。反之亦然。
4、通貨膨脹程度。旅游目的地國如發(fā)生通貨膨脹,則旅游價格上升,引發(fā)客源國對其旅游需求下降。
5、政治因素。包含國與國之間的政治關系,目的地國政局,社會治安等情況。
應用分析
在客源地與目的地互動因素中,()是衡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標。
A、經濟距離 B、文化距離
C、匯率 D、政治因素
答案:A
解析:兩地間的經濟距離是指旅游者從客源地到目的地往返的旅行時間和交通費用的綜合,這是衡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標。
(1)旅游需求的指向性。(時間季節(jié)性、地域資源分布不均)
(2)旅游需求的整體性。(對六要素各方面的綜合需求)
(3)旅游需求的敏感性。(政治社會、自然經濟)
(4)旅游需求的多樣性。(旅游者自身特點受年齡、性別、職業(yè)等因素影響)
知識點三: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
應用分析
2008年四川地震后,前往四川的旅游人數大為減少,這種現象反映了旅游需求具有()的特點。
A、指向性 B、敏感性
C、整體性 D、多樣性
答案:B
解析:旅游需求的敏感性體現在旅游需求受政治、社會、自然、經濟等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