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2)
1.關于框架柱的反彎點,哪個結論是正確的?
A 上層梁的線剛度增加將導致本層柱的反彎點下移
B 下層層高增大將導致本層柱的反彎點上移
C 柱的反彎點高度與該柱的樓層位置有關,與結構的總層數(shù)無關
D 柱的反彎點高度與荷載分布形式無關
答案:A
2.確定混凝土強度等級的依據(jù)是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以下標準試件的尺寸哪項是對的?
A100mm×100mm×100mm
B150mm×150mm×150mm
C200mm×200mm×200mm
D100mm×100mm×300mm
答案:B
3.砌體房屋中,在確定墻體高厚比時,下列哪種敘述是正確的?
A根據(jù)建筑設計需要
B根據(jù)承載力確定
C根據(jù)計算需要確定
D根據(jù)墻體的整體剛度確定
提示:墻體高厚比的確定并不取決于承載力計算,而是與墻體的整體剛度有關。
答案:D
試題來源:[2017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焚題庫] 查看試題答案,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咨詢電話:4000-525-585! |
|
4.風荷載標準值,ωk(kN/m2)與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基本風壓ω0存在一定關系,以下幾種說法哪個是正確的?
A建筑物受到風荷載的大小與高度無關
B建筑物越高,受到的風荷載越小
C建筑物所受風壓與建筑物體型無關
D建筑物越高,受到的風荷載越大,但超過450m后趨于穩(wěn)定
提示: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表7.21可知,建筑物越高,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越大,但超過45om,趨于穩(wěn)定。
答案:D
5.抗震設計時,高層框架結構的抗側力結構布置,應符合下列哪種要求
A 應設計成雙向梁柱抗側力體系,主體結構不應采用鉸接
B 應設計成雙向梁柱抗側力體系,主體結構可采用部分鉸接
C 縱、橫向均宜設計成剛接抗側力體系
D 橫向應設計成剛接抗側力體系,縱向可以采用鉸接
答案:B
6.進行抗震設防的高層框架角柱,下列哪項要求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的規(guī)定?
A 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二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B 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C 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二、***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D 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載面承載力計算,一、二、***框架角柱經調整后的彎矩設計值、剪力設計值應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數(shù)。
答案:D
7.砂漿強度等級是用邊長為( )的立方體標準試塊,在溫度為15~25℃環(huán)境下硬化,齡期為28d的極限抗壓強度平均值確定的。
A70mm
B100mm
C70.7mm
D75mm
答案:C
8.以下關于框架的觀點,哪個是正確的?
A 按照D值法,線剛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線剛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 反彎點法在計算柱的抗側移剛度時考慮了節(jié)點的轉動
C 按照D值法框架柱的反彎點位置與框架層數(shù)有關
D D值法比反彎點法求得的柱抗側移剛度大
答案:C
9.為體現(xiàn)“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二級框架柱端彎矩應大于等于同一節(jié)點左、右梁端彎矩設計值之和的()
A 1.05倍
B 1.10倍
C 1.15倍
D 1.20倍
答案:D
10.抗震設計時,一級框架梁支座的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為
A 0.25%
B 0.3%
C 0.35%
D 0.4%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