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jù) 《 安全生產(chǎn)法 》 規(guī)定,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chǎn)工作全面負責的是( )。
A .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的專職安全員
B .項目經(jīng)理
C .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D .上述 A 、 B 、 C 項均不對
答案:C
2某項目合同設計費為 500 萬元,設計單位已接受委托方支付的定金 100 萬元,但設計單位因某種原因不再履行合同義務,則委托方有權要求設計單位返還( )萬元。
A . 100;
B . 150;
C . 200;
D . 250
答案:C
3根據(jù)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工程的質量保修期限是( )。
A . 5 年;
B . 3 年;
C .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D .無限期保修
答案:C
4為體現(xiàn)“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二級框架柱端彎矩應大于等于同一節(jié)點左、右梁端彎矩設計值之和的【 】
A.1.05倍
B.1.10倍
C.1.15倍
D.1.20倍
答案:D
5招標人應當確定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時間,自招標文件開始發(fā)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的時間,最短不得少于( )天。
A . 45;
B . 30;
C . 20 ;
D . 15
答案:C
6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就投人生產(chǎn)或者使用的,應()。
A .處以罰款后方可使用
B .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交付排污費后方可使用
C .責令停止生產(chǎn)或者使用,可以并處罰款
D .經(jīng)上級批準后方可使用
答案:C
7關于框架柱的反彎點,哪個結論是正確的?【 】
A.上層梁的線剛度增加將導致本層柱的反彎點下移
B.下層層高增大將導致本層柱的反彎點上移
C.柱的反彎點高度與該柱的樓層位置有關,與結構的總層數(shù)無關
D.柱的反彎點高度與荷載分布形式無關。
答案:A
8以下關于框架的觀點,哪個是正確的?【 】
A.按照D值法,線剛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線剛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反彎點法在計算柱的抗側移剛度時考慮了節(jié)點的轉動
C.按照D值法框架柱的反彎點位置與框架層數(shù)有關
D.D值法比反彎點法求得的柱抗側移剛度大。
答案:C
9進行抗震設防的高層框架角柱,下列哪項要求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的規(guī)定?【 】
A.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二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B.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級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C.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二、***框架角柱的彎矩、剪力設計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30
D.應按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載面承載力計算,一、二、***框架角柱經(jīng)調整后的彎矩設計值、剪力設計值應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數(shù)。
答案:D
10高層建筑結構防震縫的設置,下列所述哪種正確?【 】
A.應沿房屋全高設置,包括基礎也應斷開
B.應沿房屋全高設置,基礎可不設防震縫,但在與上部防震縫對應處應加強構造和連接
C.應沿房屋全高設置,有地下室時僅|考試大|地面以上設置
D.沿房屋全高設置,基礎為獨立柱基時地下部分可設防震縫,也可根據(jù)不同情況不設防震縫
答案:B
11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jiān)督檢查,應( )
A .不得收取費用
B .應當收取適當費用
C .收費必須上繳
D .收費必須開收據(jù)
答案:A
12.建筑根據(jù)其抗震重要性為四類,當為乙類建筑II類場地時,下列何種敘述是正確的?【B】
A 可按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提高1度計算地震作用
B 可按本地區(qū)的設防虺度計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 按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提高1度計算地震和采取抗震措施
D 不必采取提高設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13.建筑設防烈度為8度時,相應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當時取下列何值?【D】
A 0.125g
B 0.25g
C 0.30g
D 0.20g
14.框架梁、柱中心線宜重合,當梁、柱中心線間有偏心時,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D】
A 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大于該方向柱截面寬度的1/4
B 非抗震設計時不應大于該方向柱截面寬度的1/4
C 抗震設計時不宜大于該方向柱截面寬度的1/4
D 如偏心距大于該方向柱寬的1/4時,可采用增設梁水平加腋的措施。
15.抗震設計時,高層框架結構的抗側力結構布置,應符合下列哪種要求【B】
A 應設計成雙向梁柱抗側力體系,主體結構不應采用鉸接
B 應設計成雙向梁|考試大|柱抗側力體系,主體結構可采用部分鉸接
C 縱、橫向均宜設計成剛接抗側力體系
D 橫向應設計成剛接抗側力體系,縱向可以采用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