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堂課我們已經看到了,
導致氣候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自上個世紀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
如果我們能減少CO2的含量,也許氣候變化的速度就也能有所減緩。
一個可能的措施是加強培育植物的土壤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
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土壤學家Rattan Lal聲稱,
全世界的農業(yè)土壤可能一共能夠吸收大氣中百分之十三的二氧化碳,
這一數字相當于過去三十年里釋放的二氧化碳總量。
研究還在繼續(xù)進行,以探究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Lal最初產生土壤也許在方面非常重要這個想法,并不是通過對氣候變化的興趣,
而是出于對土壤本身以及靠它生存的人們的關心。
碳質豐富的土壤顏色很深,易碎且肥沃,而且還能留住一些水分。
但是如果土壤中所含碳質不足,可能就會很干,而這也許會導致侵蝕。
對想要在那塊地上種植莊稼或者放牧動物的人來說,土壤侵蝕當然是件壞事。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時,Lal正在非洲研究土壤,那里的土壤有機物質十分匱乏,
以至于地面變得極其堅硬,就像水泥一樣。
他在那兒遇見了一位研究全球變暖的先驅,
這位研究人員提出,土壤中的碳質都揮發(fā)進大氣里了。
現在看來這一說法越來越可信。
我來解釋一下,數百萬年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都被控制著,
部分是由植物和土壤中的微小生物——細菌之間的天然合作關系控制的。
植物從空氣中吸收CO2,并把它轉化成糖分和其他碳基物質。
這些碳產品中一部分會留在植物中,
另一些會從植物根部轉移到真菌和土壤細菌中,它們會將碳保留在土壤里。
大約一萬年前,農業(yè)的發(fā)明
打亂了這些古老的土壤構成程序,導致了碳質從泥土中流失。
當人類耗盡自然表層土并開始為了耕種而犁田時,
他們就把土壤中掩藏的碳質暴露在了氧氣中。
這一行為制造了二氧化碳并將其釋放進了空氣中。
在某些地方,家養(yǎng)牲畜將地表所有的植被都啃噬殆盡了,碳質也因此進入了空氣里。
大量的碳都被從地球土壤中剝離了出來,灌進了大氣中,但是土壤才是需要碳質的地方。
那么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研究人員現在正在拿出證據證明,
即使是耕種方法中的微小變化,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減少大氣中的碳含量。
一些農民已經開始使用一種叫做再生農業(yè)的方法。
這種方法目的在于通過既有的慣常做法,增加土壤的肥力,保持土壤濕度。
包括保證土地上全年都有植物生長,并且增加種植的植物的多樣性。
像這樣的策略能夠大量增加土壤中保留的碳含量,
所以農業(yè)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建立一個他們能用來對抗氣候變化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