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初級護師

當前位置:考試網 >> 初級護師 >> 考試輔導 >> 2020年初級護師內科護理學知識歸納

2020年初級護師內科護理學知識歸納: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來源:考試網  [ 2019年07月15日 ]  【

  第二節(jié) 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配套練習:2020年初級護師內科護理學練習: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一)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腦出血

  (1)腦實質內出血

  1)出血部位:內囊處出血最常見。

  2)病因:高血壓動脈硬化所致的腦出血最為常見。

  3)其發(fā)病機制:動脈硬化造成腦動脈血管彈性降低,或產生小動脈瘤,當興奮或活動時,在高血壓的基礎上,血壓驟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以大腦中動脈深部分支豆紋動脈最為常見。

  2.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而言。本病最常見的病因為先天性腦動脈瘤、腦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惡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用力或情緒激動時可致血管破裂。

  (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又稱小中風,主要病因是動脈硬化,頸內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部位纖維素與血小板黏附,脫落后成為微栓子,進入顱內動脈,引起顱內小血管被堵塞缺血而發(fā)病。但栓子很小,容易自溶或因血流沖擊被擊碎,使更小的碎片進入遠端末梢血管,使得循環(huán)恢復,神經癥狀消失。微栓子可反復產生,因此本病可反復發(fā)作。

  2.腦血栓形成:動脈硬化、風濕病、紅斑性狼瘡性動脈炎、結節(jié)性動脈周圍炎是較常見的病因。在動脈壁病變(內膜肥厚粗糙)的基礎上,管腔變窄,同時血小板破裂使紅細胞、纖維素等黏附于粗糙處,血小板破裂釋放花生四烯酸,轉化為血栓烷,能促使血小板再聚集,血栓不斷增大而最終阻塞血管。

  3.腦栓塞:顱外其他部位病變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骨折、人工氣胸等均可形成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

  1.腦出血

  (1)多在白天發(fā)病,如情緒激動、活動度,以內囊出血最多見。

  (2)表現(xiàn):劇烈頭痛、頭暈、嘔吐(顱內壓增高),迅速出現(xiàn)意識障礙。

  (3)體檢:顏面潮紅、意識障礙、脈慢而有力,血壓可高達200mmHg以上,出血常損害內囊而出現(xiàn)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對側同向偏盲(稱為“三偏征”)。

  (4)因大量出血致顱內壓增高、短期內迅速形成腦疝而死亡。

  2.腦橋出血:輕者僅有頭痛、嘔吐。重者表現(xiàn)為出血灶側周圍性面癱,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稱交叉癱。當出血波及兩側時可出現(xiàn)四肢癱,瞳孔呈針尖樣。

  3.小腦出血:表現(xiàn)為,眩暈、嘔吐、枕部頭痛、眼球震顫、共濟失調。

  4.蛛網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驟,常在活動中突然發(fā)病,表現(xiàn)為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

  (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

  1.腦血栓形成

  (1)多發(fā)生于有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的中老年人,一般無意識障礙,進展緩慢,常在睡眠或安靜休息時發(fā)病。

  (2)表現(xiàn):起病先有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無力及一過性失語或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等前驅癥狀。常于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fā)病,早晨起床時才發(fā)現(xiàn)半身肢體癱瘓。

  (3)由于頸內動脈系統(tǒng)血管閉塞引起病灶對側癱瘓,偏身感覺障礙,同側視覺障礙。

  (4)由于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管閉塞表現(xiàn)為眼震、共濟失調、吞咽困難、構音障礙、交叉癱或四肢癱。

  2.短暫腦缺血

  發(fā)作多為突然起病,持續(xù)時間短,可出現(xiàn)偏身感覺障礙、偏癱或單癱、單眼失明、眩暈眼震、惡心、嘔吐等癥狀。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

  3.腦栓塞

  多發(fā)生在靜止期或活動后,起病急驟,多無前驅癥狀為特點。頸內動脈系統(tǒng)阻塞,一般表現(xiàn)為突然失語、偏癱及局限性抽搐等。椎動脈系統(tǒng)阻塞,常出現(xiàn)眩暈、復視、共濟失調、水平眼震及交叉性癱瘓等。

  三、輔助檢查

  1.意識狀態(tài):腦出血常有意識變化,腦血栓形成多無意識變化。

  2.CT:目前成為診斷急性腦血管病(除蛛網膜下腔出血外)首選的檢查。腦出血在CT圖像上呈高密度影,腦缺血造成腦組織水腫和壞死,在CT圖像上呈低密度影。MRI檢查能進一步明確診斷。

  3.腦脊液檢查:腦出血可為均勻血性,壓力增高至200mmH2O以上。腦缺血腦脊液檢查為正常。

  4.病理反射:內囊出血巴賓斯基(Babinski)征陽性,蛛網膜出血腦膜刺激征陽性。

  四、治療原則

  1.出血性腦血管病:以降低顱內壓和控制血壓為主要措施,同時應用止血藥。目前降顱壓的首選藥為20%甘露醇。因動脈瘤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應盡快進行手術治療。由于頭痛劇烈可根據(jù)醫(yī)囑給予脫水藥、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但禁用嗎啡與塞替派,因其有抑制呼吸中樞及降低血壓作用。

  2.缺血性腦血管病:以抗凝治療為主,同時應用擴血管藥、血液擴充劑以改善微循環(huán)。腦血栓發(fā)病6小時內可作溶栓治療。

  五、護理措施

  1.腦出血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發(fā)病24~48小時內避免搬動病人,病人側臥位,頭部稍抬高,以免顱內靜脈回流,從而減輕腦水腫。

  2.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應絕對臥床4周。限制探視,并頭置冰袋,可防止繼續(xù)腦出血。

  3.腦血栓:采取平臥位,以便使較多血液供給腦部,頭部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以免腦血管收縮、血流減慢而使腦血流量減少。嚴密監(jiān)測血壓,過高或過低均應及時通知醫(yī)生。

  4.飲食護理

  (1)急性腦出血病人在發(fā)病24小時內禁食,24小時后如病情穩(wěn),無顱內壓增高癥狀,無上消化道出血者可行鼻飼流質飲食,并做好鼻飼管的護理。同時鼻飼液體溫度不應過高以不超過30℃為宜。

  (2)保證足夠蛋白、維生素的攝入。每日控制在1500ml左右,注意靜滴速度、避免肺水腫。

  (3)意識清醒后如無吞咽困難,可撤掉胃管,酌情給予宜吞咽軟食。進食時病人取坐位或高側臥位(健側在下),進食應緩慢,食物應送至口腔健側近舌根處,以利吞咽。

  5.促進病人肢體功能恢復: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每2小時翻身1次,以避免局部皮膚受壓。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置,進行關節(jié)按摩及被動運動以免肢體失用,病情穩(wěn)定后,特別是腦血栓病人的癱瘓肢體在發(fā)病1周后就應進行康復期功能訓練。

  6.言語訓練:在肢體康復的同時應與語言訓練同步進行。

責編:liumin2017

報考指南

焚題庫

護士資格備考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会宁县| 稻城县| 南木林县| 乡宁县| 旌德县| 武陟县| 京山县| 新干县| 绥芬河市| 灌南县| 双辽市| 黔南| 安岳县| 石台县| 克拉玛依市| 保山市| 平原县| 津南区| 武宁县| 苗栗县| 乌兰察布市| 沽源县| 咸丰县| 邛崃市| 丰台区| 资溪县| 昆明市| 漾濞| 博乐市| 平山县| 宁夏| 广平县| 密云县| 临潭县| 河南省| 突泉县| 丰宁| 湘乡市| 大竹县| 太康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