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初級護師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初級護師 >> 考試輔導 >> 2019年初級護師考試兒科護理學重點

2019年初級護師考試兒科護理學重點第四章第三節(jié)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8年09月29日 ]  【

 第四章 營養(yǎng)性疾病患兒的護理

  章配套練習:

  兒科護理學2019年初級護師章節(jié)練習:營養(yǎng)性疾病患兒的護理

  兒科護理學2019年初級護師章節(jié)練習:營養(yǎng)性疾病患兒的護理

  兒科護理學2019年初級護師章節(jié)練習:營養(yǎng)性疾病患兒的護理

  2019年護師備考指導:951377570! 

  第三節(jié)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1)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熟練掌握

(2)臨床表現(xiàn)

掌握

(3)輔助檢查

掌握

(4)治療要點

掌握

(5)護理措施

熟練掌握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是由于體內(nèi)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導致的一種以骨骼病變?yōu)樘卣鞯娜砺誀I養(yǎng)性疾病。

  主要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為我國兒科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體內(nèi)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為皮膚下7-脫氫膽固醇經(jīng)紫外線照射生成。小兒戶外活動少。

  2.維生素D攝入不足 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魚肝油等,則易患佝僂病。

  3.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生長過速,所需維生素D也多。早產(chǎn)兒體內(nèi)儲存不足,極易發(fā)生佝僂病。

  4.疾病與藥物的影響 胃腸道或肝膽疾病影響維生素D及鈣磷的吸收和利用;長期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均可導致小兒發(fā)生佝僂病。

  二、發(fā)病機制

  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吸收鈣、磷減少,血鈣、血磷水平降低。血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分泌增加,從而加速骨溶解,釋放骨鈣入血,以維持血鈣正;蚪咏K健5蚣谞钆韵偎(PTH)抑制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而使尿磷排出增加,導致血磷降低、鈣磷乘積降低(每分升血清鈣磷含量的毫克數(shù)相乘值,即鈣磷乘積,正常值>40),最終骨樣組織鈣化受阻,成骨細胞代償性增生,局部骨樣組織堆積,堿性磷酸酶增多,從而形成骨骼病變和一系列佝僂病的癥狀體征以及血液生化改變。

  重點提示: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主要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多見6個月以內(nèi)的小嬰兒。

  重點提示:

  佝僂病是甲狀旁腺能代償亢進,能分泌甲狀旁腺素,升鈣降磷,補充血鈣不至于抽搐。

  佝僂病抽搐主要是甲狀旁腺不能代償亢進,分泌不了甲狀旁腺素,血鈣下降-抽搐。

  三、臨床表現(xiàn)和輔助檢查

  (一)初期

  多數(shù)小兒出生3個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精神癥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啼哭。

  常伴與室溫季節(jié)無關(guān)的多汗,尤其頭部多汗而刺激頭皮,致嬰兒常搖頭擦枕,出現(xiàn)枕禿。

  此期常無明顯骨骼改變,X線檢查可正;蚺R時鈣化帶稍模糊;

  血生化檢查血鈣濃度正;蛏缘停诐舛冉档,堿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

  若未經(jīng)適當治療,可發(fā)展為極期。

  (二)極期

  主要表現(xiàn)為骨骼改變和運動功能及智力發(fā)育遲緩。

  1.骨骼改變

  (1)頭部:3~6個月患兒可見顱骨軟化,重者可出現(xiàn)乒乓球樣的感覺;7~8個月患兒可有方顱或鞍形顱;前囟增寬及閉合延遲,出牙延遲。

  (2)胸部:胸廓畸形多見于1歲左右小兒。胸部骨骼出現(xiàn)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顯;膈肌附著處的肋骨受膈肌牽拉而內(nèi)陷形成郝氏溝;胸骨突出,呈雞胸或漏斗胸,影響呼吸功能。

  (3)四肢:6個月以上小兒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鈍圓形環(huán)狀隆起,稱佝僂病手鐲或腳鐲;小兒開始行走后,由于骨質(zhì)軟化,因負重可出現(xiàn)下肢彎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常久坐位者可見脊柱后突或側(cè)彎。

  佝僂病活動期骨骼畸形與好發(fā)年齡(八版)

部位

名稱

好發(fā)年齡

頭部

顱骨軟化

3~6個月

方顱

8~9個月

前囟增寬及閉合延遲

遲于1.5歲

出牙延遲

1歲出牙,2.5歲仍未出齊

胸部

肋骨串珠

1歲左右

肋膈溝

 

雞胸、漏斗胸

 

四肢

手鐲或腳鐲

>6個月

“0”形腿或“X”形腿

>1歲

脊柱

后彎、側(cè)彎

學坐后

骨盆

扁平

 

  3~4個月嬰兒佝僂病激期較特殊的表現(xiàn)是

  A.夜間驚啼

  B.肋骨串珠

  C.方顱

  D.枕禿

  E.顱骨軟化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3~6個月嬰兒佝僂病激期可見顱骨軟化。選項A、D為初期的表現(xiàn),肋骨串珠見于1歲左右患兒,方顱見于7~8個月的患兒,所以答案選E。

  8個月佝僂病患兒多見的骨骼系統(tǒng)改變是

  A.方顱

  B.手鐲征

  C.肋膈溝

  D.顱骨軟化

  E.肋骨串珠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方顱見于7~8個月的患兒。

  2.運動功能發(fā)育遲緩

  患兒肌肉發(fā)育不良,肌張力低下,韌帶松弛,表現(xiàn)為頭頸軟弱無力,坐、立、行等運動功能落后,腹肌張力低,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遲緩

  重癥患兒腦發(fā)育受累,條件反射形成緩慢,患兒表情淡漠,語言發(fā)育遲緩,免疫功能低下,常伴發(fā)感染。

  血液生化檢測患兒血清鈣稍降低,血磷明顯降低,堿性磷酸酶增高。

  (三)恢復期

  經(jīng)適當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潑,肌張力恢復。

  血清鈣、磷濃度、鈣磷乘積也漸恢復正常。堿性磷酸酶開始下降,約4~6周恢復正常。X線檢查骨骺異常明顯改善。

  (四)后遺癥期

  多見于2歲以后小兒,臨床癥狀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正常,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四、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動,故應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

  1.活動期 合理喂養(yǎng),多曬太陽。

  給予維生素D制劑,口服法:每日50~100μg(2000~4000IU),視臨床和X線檢查情況,4周后改預防量,每日400IU。

  注射法:用于重癥和合并肺炎、腹瀉、急性傳染病以及無法口服者,一次肌內(nèi)注射維生素D320萬~30萬IU,3個月后口服預防量。

  3個月以內(nèi)小嬰兒或有手足搐搦癥病史的嬰兒,在肌內(nèi)注射維生素D前2~3日至注射后2~3周,口服鈣劑,防止低鈣抽搐。

  口服治療量維生素D治療佝僂病患兒的時間是

  A.至痊愈

  B.用1個月

  C.用至3歲

  D.用至癥狀消失

  E.用3~6個月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口服法:每日50~100μg(2000~4000IU),視臨床和X線檢查情況,4周后改預防量,每日400IU。

  3個月嬰兒,冬季出生,人工喂養(yǎng),近日來夜啼,睡眠不安,頭部多汗,查體可見枕禿,未見骨骼畸形,X線無異常。該患兒應考慮為

  A.佝僂病早期

  B.佝僂病活動期

  C.佝僂病恢復期

  D.佝僂病后遺癥

  E.佝僂病極期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佝僂病早期:多數(shù)小兒出生3個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精神癥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啼哭。常伴與室溫季節(jié)無關(guān)的多汗,尤其頭部多汗而刺激頭皮,致嬰兒常搖頭擦枕,出現(xiàn)枕禿。

  2.恢復期

  在夏季多曬太陽,冬季每日給予預防量口服。

  3.后遺癥期

  加強體格鍛煉,對骨骼畸形者可采用主動或被動運動矯正。嚴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術(shù)矯治。

  五、護理措施

  1.定期戶外活動

  指導家長帶小兒定期戶外活動,直接接受陽光照射;顒訒r間由短到長,從數(shù)分鐘增加至1小時以上。

  夏季氣溫太高,應避免太陽直射,可在陰涼處活動,盡量多暴露皮膚。

  冬季室內(nèi)活動時開窗,讓紫外線能夠透過。

  2.補充維生素D

  (1)提倡母乳喂養(yǎng),按時添加輔食,給予富含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zhì)的食物。如肝、蛋、蘑菇等。

  (2)遵醫(yī)囑給予維生素D制劑,注意維生素D過量的中毒表現(xiàn),如遇過量立即停服維生素D。

  3.預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著柔軟、寬松,床鋪松軟,避免過早、過久地坐、站、走以防發(fā)生骨骼畸形。

  嚴重佝僂病患兒肋骨、長骨易發(fā)生后骨折,護理操作時應避免重壓和強力牽拉。

  4.加強體格鍛煉

  對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動和被動運動的方法矯正。如遺留胸廓畸形,可做俯臥位抬頭展胸運動;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側(cè)肌,“X”形腿按摩內(nèi)側(cè)肌,以增加肌張力,矯正畸形。對于行外科手術(shù)矯治者,指導家長正確使用矯形器具。

  5.預防感染

  保持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陽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6.健康教育

 、俳o孕婦及患兒家長講述有關(guān)疾病的預防、護理知識,宣傳母乳喂養(yǎng),及時添加富含維生素D、鈣和蛋白質(zhì)的食物;盡早開始戶外活動和曬太陽;新生兒出生2周后每日給予維生素D400~800IU;對處于生長發(fā)育高峰的嬰幼兒更應加強戶外活動,給予預防量維生素D和鈣劑,并及時添加輔食。

 、谝允痉逗椭笇Ь毩暤姆绞街v授戶外活動、日光浴、服維生素D及按摩肌肉矯正畸形的方法。

  [預防]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早產(chǎn)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后1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IU/日,3個月后改預防量。

  足月兒生后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日,至2歲。夏季戶外活動多。(考題如果沒有說是足月兒還是早產(chǎn)兒時按足月兒的標準為主。)

  佝僂病必考點總結(jié):

  ①病因-日照不足

 、诎l(fā)病機制-甲狀旁腺代償亢進

 、郯Y狀與體征:早期、極期

  ④診斷

 、蓊A防

  某新生兒家長向護士咨詢?nèi)绾畏镁S生素D預防佝僂病,護士的正確回答是

  1.小兒開始服用維生素D的時間是

  A.生后立即

  B.生后2周

  C.生后2月

  D.生后4月

  E.生后半年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新生兒出生2周后每日給予維生素D400~800IU。

  2.每日服用維生素D的劑量是

  A.100IU

  B.200IU

  C.300IU

  D.400IU

  E.1000IU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足月兒生后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日,至2歲?碱}如果沒有說是足月兒還是早產(chǎn)兒時按足月兒的標準為主。

  患兒11個月,因睡眠不安、多汗、易驚來院就診,體檢可見明顯方顱、肋骨串珠,診斷為佝僂病活動期。

  1.該患兒最合適的治療方法是

  A.大劑量維生素D

  B.大劑量鈣劑

  C.先用維生素D后用鈣劑

  D.先用鈣劑后用維生素D

  E.在使用維生素D的同時適當補充鈣劑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佝僂病活動期的治療方法是補充維生素D+鈣劑,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2.對患兒母親進行護理指導時,下列提法哪項不妥

  A.合理喂養(yǎng),及時添加輔食

  B.多抱患兒到外面曬太陽

  C.按醫(yī)囑給服魚肝油

  D.多給患兒進行站立等運動鍛煉

  E.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佝僂病活動期時應避免過早、過久地坐、站、走以防發(fā)生骨骼畸形。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最早出現(xiàn)的骨骼改變是

  A.肋骨串珠

  B.“O”型腿

  C.手鐲、足鐲

  D.方顱

  E.顱骨軟化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佝僂病早期:多數(shù)小兒出生3個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精神癥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啼哭。常伴與室溫季節(jié)無關(guān)的多汗,尤其頭部多汗而刺激頭皮,致嬰兒常搖頭擦枕,出現(xiàn)枕禿。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后遺癥期的臨床特征是

  A.骨骼畸形

  B.長骨干骺端異常

  C.血磷、鈣降低

  D.血堿性磷酸酶升高

  E.易激惹、煩鬧、多汗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后遺癥期:多見于2歲以后小兒,臨床癥狀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正常,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關(guān)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措施,不正確的是

  A.提倡母乳喂養(yǎng)

  B.每日補充維生素D1000IU

  C.及時添加輔食

  D.增加戶外活動

  E.生后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新生兒出生2周后每日給予維生素D400~800IU;對處于生長發(fā)育高峰的嬰幼兒更應加強戶外活動,給予預防量維生素D和鈣劑,并及時添加輔食。

責編:liumin2017

報考指南

焚題庫

護士資格備考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临沧市| 临夏县| 石狮市| 淄博市| 凌海市| 屏东县| 乐至县| 建始县| 安新县| 曲松县| 资中县| 孙吴县| 定安县| 额尔古纳市| 桓台县| 原阳县| 贺州市| 措美县| 富川| 土默特左旗| 佛学| 襄垣县| 万盛区| 怀集县| 德保县| 祁东县| 微山县| 云龙县| 蒙自县| 金坛市| 安康市| 柳江县| 竹北市| 固镇县| 临沧市| 东宁县| 中山市| 于田县| 奈曼旗| 拜泉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