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組問題(本人補充):
1.指出項目所在地的植被類型。
灌叢植被、沙生植被、濕地植被。
2.為保護濕地,可以建議項目開發(fā)應采取哪些措施?
(1)不在濕地區(qū)打井;
(2)施工污水及生產(chǎn)、生活污水不排入濕地;
(3)管線及井田道路施工盡可能避開濕地區(qū),確實無法避開的,應注意采取架空、橋涵等措施保持濕地的連通性。
3.管線施工時應采取哪些措施恢復生態(tài)?
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恢復植被。
(簡稱“三分一恢復”。這是地下管線項目施工期基本的生態(tài)恢復措施。)
4.項目建設可能會對濕地保護區(qū)造成哪些不利影響?應采取哪些措施?
(1)如果井位選擇在濕地內(nèi),則會對濕地造成明顯的破壞與污染,進而影響水生生物;
(2)施工污水排入濕地會污染濕地水質(zhì),影響水生生物;
(3)生產(chǎn)、生活污水排入濕地污染濕地水質(zhì),影響水生生物;
(4)人員活動及工程施工、生產(chǎn)會影響濕地鳥類棲息。
相應的措施有:不在濕地保護區(qū)內(nèi)打井,施工其生產(chǎn)廢水與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濕地保護區(qū)內(nèi),施工人員及車輛機械等遠離濕地區(qū),盡可能避免對鳥類活動的干擾。
(措施與影響對應,有什么影響就提出相應的措施,不能有影響而無措施。本題只要將環(huán)境影響指出來,相應的措施是很容易答出。)
5.說明集氣站與甲醇防凍液回收站的環(huán)境影響?應采取哪些措施消減不利影響?
(1)主要是環(huán)境風險影響。集氣站及甲醇防凍液回收站氣、液泄露,遇火發(fā)生火災與爆炸,造成環(huán)境空氣污染、生態(tài)影響。
(2)加強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防雨、防滲、防流失,配備消防設施,制定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