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 >> 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 >> 案例分析 >> 模擬試題 >> 2017年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案例分析》分析題一

2017年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案例分析》分析題一

中華考試網  [ 2016年7月22日 ]  【

  案例一:

  某水電樞紐工程為西南地區(qū)A河梯級開發(fā)中的一級,水庫淹沒和永久占地15平方公里(耕地263公頃,其中基本農田247公頃),臨時占地239公頃,其中基本農田50公頃,其余為林、旱、灌草地。工程需搬遷安置移民2700人,分5處安置。生產安置3960人。土地平衡僅可新增高質量耕地160公頃用于補償。

  工程影響區(qū)生態(tài)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河谷植被主要為灌草叢和灌叢。水庫淹沒線以下有36 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樞紐建設區(qū)及周邊為糧食高產區(qū)。河流坡降大,魚類資源豐富,以適應流水生境的魚類為主。其中有某一種本地特有洄游性魚類,卵苗需長距離順水漂流孵化,庫區(qū)內分布有該魚集中產卵場。

 

 問題及參考答案:

  1、列出運營期水文情勢變化對庫區(qū)產生的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

  答:a. 水文情勢變化使得水位上升,淹沒植被,對區(qū)域植被(特別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分布、數量、生物量的影響;b.水文情勢變化使得水位上升,水庫淹沒侵占區(qū)域動物生境破壞棲息地及生境,對其的分布、活動、數量的不利影響;c.水文情勢變化使得水位上升,淹沒農田,對區(qū)域農業(yè)生產力影響;d.水庫蓄水后,導致其水文、水質、水溫、泥沙情勢發(fā)生改變,改變庫區(qū)魚類原有生境,對魚類種類、數量、產卵及三場(產卵場、越冬場、索餌場)的影響;e.水庫淹沒所帶來的移民安置,移民安置過程中因占地、水土流失所帶來的生態(tài)影響;f.水庫蓄水導致地表應力改變引發(f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g.水庫淹沒所帶來的鹽漬化、潛育化、濕地化;h.引發(fā)的局地氣候變化的環(huán)境影響。

  2、說明本工程建設對魚類的影響。

  答:a.施工過程中,擾動水體,改變魚類原有生境,對其的分布、活動、數量的不利影響;b.大壩建成后,形成庫區(qū)及減脫水段區(qū),造成區(qū)域水文、水溫、泥沙情勢改變,進而改變魚類原有生境,對其的分布、種類、數量、生活習性及“三場”(產卵場、越冬場、索餌場)c.對大壩洄游性魚類產卵造成阻隔影響,改變其生活習性,破壞其產卵場,對其的分布、種類、數量、生活習性的影響;d.大壩建成后,形成減脫水段,使得魚類生境部分喪失,對其分布、數量、產卵、覓食的影響。

  3、本工程臨時占地的生態(tài)恢復應注意哪些問題?提出國家二級野生植物保護措施。

  答:應注意以下問題a.臨時占地在使用前應先剝離上層土壤層,對方保存好,采取苫蓋或截水、排水等必要的臨時水土保持措施,用于農田或植被恢復;b.由于本工程淹沒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較多的農田,特別是基本農田,因此臨時占地的生態(tài)恢復應結合基本農田補償記性,即臨時用地適宜恢復為農田的盡可能恢復為農田或基本農田;c.處于坡度較大區(qū)域的臨時占地,為防止農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復為農田,應以恢復林、灌草地為宜,并選用當地物種;d.由于本工程影響區(qū)生態(tài)脆弱,且易發(fā)生地質災害,生態(tài)恢復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特別是對易發(fā)生地質災害的區(qū)域,必須采取工程防護措施后再進行地表生態(tài)恢復。

  36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保護措施:由于其處于水庫淹沒線以下,應在庫區(qū)清理前及時采取移植保護的措施;優(yōu)先在庫區(qū)外圍選擇適宜的生境進行移植,移植后可掛牌保護或劃定保護區(qū)。

  4、按基本農田“占補平衡”原則,本工程還應采取什么措施。

  答:在適宜區(qū)域開墾新的耕地;異地劃補;劣質地改良;臨時占用的50公頃基本農田,在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為基本農田。

糾錯評論責編:ouhaihong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考試題庫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山丹县| 仲巴县| 恩平市| 阿合奇县| 汤阴县| 淮安市| 东海县| 嘉峪关市| 营口市| 鹤山市| 开封县| 荣昌县| 文登市| 井陉县| 新乐市| 杭锦后旗| 松阳县| 房山区| 新化县| 台东市| 五大连池市| 三穗县| 高陵县| 客服| 浦城县| 衡南县| 西安市| 确山县| 自治县| 江陵县| 绥滨县| 青田县| 藁城市| 页游| 邹城市| 米林县| 祥云县| 阳高县| 汕尾市| 芦山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