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立成型的探究題
例如,2013年四川省課程標準卷語文將“變臉”,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考核能力要求上增加了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考試說明中的表述為:探究是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能力層級。具體包括(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2012年高考題(課程標準卷、遼寧卷、福建卷、山東卷、廣東卷)中主要涉及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的探究。專家預測2013年高考中探究題的設置將會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究,且要從文本閱讀題中獨立出來。
答題方法:1.關鍵是審好題,抓住文本本身,歸納主旨。2.抓住情感、人性去理解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3.注重思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亮出自己鮮明的觀點,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進行分析闡述,做到有理有據(jù)。4.注意層次,分點羅列,把握好字數(shù)范圍。
模擬試題:下面是20世紀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請參照第一代示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探究它們共同反映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
曾祖父一代(世紀初):李守仁、李守義、李守信
(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銀、李有財
(2)父親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國
(3)兒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運動、李文革、李紅衛(wèi)
(4)孫子孫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約翰、李安娜、李麗莎
歸納出后四代命名的用意:
共同反映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
【解題指要】雖說姓名只是一種符號,但幾乎可以說每一個姓名都有其命名的具體用意,或透露著社會信息,或寄予著長輩的期望,或關聯(lián)著某一事物,等等。因此揣摩命名用意時,就應該從以上幾方面加以思考分析。至于該題要求“探究它們共同反映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則是考查求同思維的能力。
【答案】用意:對傳統(tǒng)價值的信奉和堅守。
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1)對物質(zhì)財富的向往與追求;(2)對新中國、新時代的渴望與憧憬(或:對新中國、新時代的贊美與熱愛);(3)對政治運動的追隨與狂熱;(4)對外來文化的仰慕與偏愛。
共同反映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姓名的選擇與社會變遷息息相關。
原創(chuàng)預測試題:下面是改革開放后70后、80后、90后、00后記憶中的那些游戲玩具,請?zhí)骄窟@些游戲玩具在形式和內(nèi)容變化上的特點折射出了怎樣的社會變化特點?本屬于兒童的游戲,是成人世界的投射。請?zhí)骄窟@“游戲史”中所折射出來的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應處理的一些矛盾和問題。
(1)70后,游戲?qū)儆凇巴辽灵L”型,就地取材:鐵環(huán)、橡皮筋、毽子、陀螺、水槍。
(2)80后,游戲加入了“市場”成分:小汽車模型、鐵臂阿童木、變形金剛。
(3)90后,游戲有了“科技”含量:遙控汽車、電子寵物、鍵盤、鼠標電腦網(wǎng)絡?萍嫉倪M步更新了中國孩子的童年,鍵盤、鼠標成了古老東方的孩子和金發(fā)碧眼的西方孩子共同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