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為了探究青年學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學家在紙上畫了一座山和一個圓,然后讓受測者分別在山和圓的上面用一個點標出位置。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青年都將自己的位置標在山頂和圓心,也有少數(shù)標在山腰或山腳和圓的邊緣。
經(jīng)過詢問,未將自己的位置標在山頂和圓心的青年說出了他們的想法:
甲:山中處處有風景,而山頂只是山的一小部分,何必擠在山頂?
乙:我是來欣賞這座山、豐富這個圓的,而不是來占領它們的。
丙:我不在乎自己處在什么位置,我處在這個世界中已經(jīng)很幸福。
。耗芴幵谏巾敭斎缓,但我覺得很多人比我更有資格站在山頂。
戊:這個圓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處在它的邊緣。
……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或感悟?請全面分析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文題解析】
材料可以引發(fā)我們關于生活一系列思考。
1.談生活
人活世上選擇什么樣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需要掂量。范仲淹有言:“人生在世,自適為要”。他說的“自適”,正是自我適應的意思。唯有自適,才能輕松愜意、自得其樂。
我們不要強迫自己或別人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去過適應不了的生活,歸根到底,人生的極致就是兩個字:自適。
2.談幸福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一定能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誘惑:金錢、爵祿、帥哥、靚妹……,有的風景我們可以去欣賞,如果不顧自身的條件,拋開了本已屬于你的幸福生活,非要置身、安家于虛幻的、美妙的風景中,輕則水土不服,重則自取滅亡。
幸福是多種多樣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幸福的。
3.談快樂與悲哀
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個賣雨傘的,二女婿則靠賣草帽為生。
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聲嘆氣,說:“大女婿的雨傘不好賣,大女兒的日子不好過了!笨梢坏接晏欤窒肫鹆硕畠海骸坝譀]有人買草帽了!彼,無論晴天還是雨天,老太太總是不開心。
一位鄰居對老太太說:“大雨天你想想大女兒的雨傘好賣了,晴天你就去想二女兒的草帽生意不錯,這樣想,你不就天天高興了嗎?”
如何寫《井蛙歸井》寓言類材料作文?(上) “自適”最好老太太聽了鄰居的話,天天臉上都有了笑容。
其實任何事情只要你從多個角度去看,就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生活總是充滿矛盾的,因此我們要學會轉(zhuǎn)換思維,尋找快樂的源泉。
4.談正視自己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正視自己,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生存空間,河邊之蛙有河邊蛙的生存環(huán)境,田間之蛙有田間蛙的生存條件;給自己以準確定位,“桔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忽視自己的生存價值而盲目追求,是可怕的。
5.談什么才是最好的
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有一個毛病,就是總想找一個“最好的”專業(yè),學一門“最好”的學問,然后設計一個“最好的”學習方式,認為這樣就可以便捷地達到“最好的”效果。
其實,這種想法未免簡單,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誰又能界定呢?
考生可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角度切入話題,論述學無止境、藝無止境的道理,可從好與不好沒有絕對的標準,往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角度談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甚至闡述某種情況下,最穩(wěn)妥的也就是最好的道理。
6.談教育
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如何寫《井蛙歸井》寓言類材料作文?(上) “自適”最好
馬布科克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是認為成功有賴于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其實,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學不到的,假如容易學得到的話,我想領導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讓我們出去學習,專攻“點金之術(shù)”,那教育就簡單了。故事給我們很好的啟示,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與名家的不同。可能你會說:“井底之蛙,見識少,才會這樣說!被蛟S你說得也沒錯,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還是努力把別人的教育方法內(nèi)化為自己的,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為具有鮮明的個性。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7.談關于錯位的思考
自然界的萬物都有自己應有的位置,如果錯位就會失去本性甚至喪失生命。
時間不能錯位,感情不能錯位,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社會,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坐標,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最佳切合點。
【優(yōu)秀作文】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靜好無常的土地上,帶著金砂般渺小而閃光的品質(zhì),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 ——引子
風無償助力,鷹得以搏擊長空;土慷慨匯實,花得以紛繁絕艷;星默然成伍,銀河得以廣邈非常……這世上總有這那么兩種角色:一方是聚光燈與榮譽追隨的領跑者,一方是倨于靜隅無謂名姓而給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歷史總是將心偏予光芒獨立之人,而我更愿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發(fā)出敬仰的聲音,即使他們?nèi)缥m,淡泊而無聞。
這個世界時常顯得過于忙碌,利益的爭奪早已讓古者恬然處世默然奉獻之言束之高閣。身邊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選秀無休止海選中浮起的欲望與期待,看那層出不窮爭先恐后在書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與致富“秘籍”。不錯,他們不失為社會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無欲望便死亡”,可這些追逐時常太過聒噪與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無聲一員,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無私與自由。著名影星金·凱瑞的影片《一個頭兩個大》中有這樣一個感人片段,在影片結(jié)束時所有群眾演員的樣貌與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時如金的好萊塢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鐘的舞臺。這便是對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與珍視吧!在主角無上光芒奪人心魄時,他們扮演的小人物在鏡頭吝嗇的角落里作著錦上添花卻是至關重要的添補,他們中有活潑的孩子,有美麗的少女,亦有白發(fā)如雪的老者,他們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與無私的美麗卻足以鑲于奧斯卡金杯之巔。
在卑渺角落中奉獻掌聲與慷慨亦是歷史前行不可忽視的一種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數(shù)人可采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實在的付出。正如英倫博物館曾特意留出一方黃金地段予以英國市民展示其家族的歷史與個人的生活,這何嘗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證明。那些為倫敦前行奉獻的掌聲,那些為世界奉獻慷慨品質(zhì)的“路邊人”,何嘗不是值得世界重視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艷羨英雄的奮斗史與無上光榮,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執(zhí)守己身純粹的悲喜和品質(zhì),在一方卑微無常的位置,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光榮的荊棘路
臺灣著名女作家劉繼榮的女兒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只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可是,為別人喝彩固然重要,親自參與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種圓滿。
倘若人人都在路邊鼓掌,那么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將有鼓掌,那么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將有誰在奔跑,將有誰來開辟一條新道,將有誰來為后來人樹一個航標,開創(chuàng)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會像一個大舞臺,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臺下鼓掌的人卻是占了多數(shù)。人們?yōu)樗说木使恼疲窒硭说某晒眢w會快樂,殊不知,我們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我也同樣能夠,讓別人見證我的美麗,也唯有這樣的共同創(chuàng)造,才能推動時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來這樣一群人,他們那一代人,多誕生于晚清的日落與新世紀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國迎來了新生的陣痛,他們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慮、困惑與希望。他們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或各種有意義的方式,引領民眾,描寫未來。
他們都在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奔跑,不做路邊鼓掌的人。他們都勇挑社會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從文對湘西文化的詩情禮贊,有巴金對舊式禮教的深切控訴,有茅盾對社會經(jīng)濟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鳳凰涅磐的吶喊……他們都勇敢參與了這場戰(zhàn)斗,才最終開辟了一個嶄新時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談何進步與復興?我們都應該勇敢地踏上這一條荊棘路。
況且這樣的參與對別人也可以說是一種鼓勵。冰心曾說:“愛在左,同情在由。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讓穿枝拂葉的行人,踏過荊棘,也不感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悲涼!”我也許不是鼓掌的那個人,但我踏過的每一步,灑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儼然都是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點溫暖,一點鼓勵。誰能否認我在這樣奔跑的同時也為他人留下了掌聲?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這一條光榮的荊棘路。哪怕一個人,哪怕孤單到想落淚,我都愿做一個先行者。
我不能否認劉繼榮女兒的話有一定的可取性,為別人喝彩的確重要。但我更堅信,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種信仰,一種期待,一種追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親自參與努力奔跑的過程。
歷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飛過那么多世紀,這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我只愿隨歷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時代推我前進,我為時代領航。
矮紙斜行閑作草
我自愛北國那烈烈狂風,揭起歷史的塵埃,傲骨錚錚;我自愛那萬綠叢中一蕊殷紅,一枝獨秀,留萬世之芳。只是更愛如水的江南,淡靜的溪流浣出的香雅女子,梆梆的搖櫓小調(diào)中,婉轉(zhuǎn)的細潤歌喉。
總說在奔騰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萬物不由得向更遠處拼搏、追求。誠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場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擁擠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須鼓足力氣,爭高爭勁,直至終于看到盡頭,溶溶而入,那無垠的蔚藍。然而,若看到的盡頭便是盡頭,那么一番搏斗之后,終究也是成了波瀾不驚的大海,一如瓦爾登般平靜的洋面,竟不如湖水那樣澄澈透明地能映出一顆純真的心。
在這急切不停的求索中,作為一個奔跑者,是否,錯過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一份平靜?
并非每一個都擁有一雙媲美豹子的健腿,并非每一個夢都在遙不可及中等待追尋,亦非每次盡力狂奔的盡頭,都是甘美的瓊池。
遙望一位詩人,立于山之高處,低吟:“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一笑,拂去功名,靜立江頭,看江流而東,飲一樽清酒,與其說,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頭,見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辈灰妭榈乃紤,除卻仕途的苦悶,只因蘇子一有顆立于世外的心,無畏于奔騰的洪流將身帶去何方,只求清風明月常存于心。觀萬物之變,立于不變之處,方能無羨于天地,邀飛仙同游,極宇宙之無窮。
這是蘇子的旁觀,以無欲心,體察萬物,縱然世界瞬息間面目皆變,他依舊可以鼓起掌來,以漁蝦為友,以麋鹿為朋,飄飄而去,羽化若仙。
當你不適去奔跑時,何不立于一旁,歡欣鼓掌呢?
古人云:無欲則剛。當時間凝滯,便可見追求、沿途只顧揮灑汗水的人兒,錯過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綺麗,遺失了雁鳥南飛的戀戀深情,更喪失了初生赤子那純凈的心。而渴求的繁華,較于失去,僅僅是毫末之樂,無欲者卻往往在贊嘆中尋求人生的瑰麗拼圖,完成了那絕美的畫卷。
我打江南走過,是一蓑煙雨的深靜浸潤了這畫一般寧靜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長,不追求那遠遠閃爍的榮光。
但求閑作碧池邊的一席矮草,匐匍于大地之上,聆聽魚鳥的歡歌,為花兒的容顏,歡欣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