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就以誠感人
宋就曾在梁、楚交界處當縣令,梁、楚邊亭四周都種瓜。由于梁亭人勤勞,所以瓜長得很好;而楚亭人懶惰,所以瓜長得不好。
于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惱恨,在深夜踐踏和扯斷梁亭的瓜藤。梁亭人發(fā)現(xiàn)后,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去踐踏楚亭瓜藤。宋就即搖搖頭說:“怎么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jié)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么狹隘呢!你們?nèi)绻犖业脑,那應以誠感人,每夜派人暗中為楚亭澆瓜地,不要讓他們知道。”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崩掀牌判χf:“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焙髞眄n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jīng)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商鞅的立木為信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jié)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tǒng)。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彼赣H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jié)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