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學生村官“考”字當頭,整天書不離手,把基層鍛煉當做考公務員的踏板,村民覺得他們是外面飛來的“鳳凰”,身在農(nóng)村,心在城市,遲早要飛走。(8月27日《人民日報》)
根據(jù)《2016—2017年中國大學生村官發(fā)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在崗大學生村官人數(shù)超過10萬人,整體素質(zhì)穩(wěn)步提升,隊伍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隨著中央和地方對農(nóng)村工作的不斷加強,從大學生中選派到農(nóng)村任職的“村官”也在不斷增加,對于推動農(nóng)村工作科技化信息化現(xiàn)代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國家培養(yǎng)鍛造了一大批基層干部隊伍,還豐富和拓展了大學生的就業(yè)渠道,真正讓大學生就業(yè)、歷練、服務群眾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
現(xiàn)實中,有不少在農(nóng)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因為工作優(yōu)秀,被列為先進典型,比如四川的羅州仁青,但是也有一些“村官”單純地將崗位當做跳板,就像新聞報道所說的那樣,“整天書不離手,把基層鍛煉當做考公務員的踏板”。筆者在工作中也接觸過不少大學生“村官”,還參加過一些類似于“村大”年終述職、考核競演、心得交流等活動,發(fā)現(xiàn)誠如報道所言,現(xiàn)在將“村官”崗位當成考公務員跳板的人不在少數(shù)。
平心而論,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志向,這沒錯,作為在崗的大學生“村官”立志報考公務員,這也沒錯,畢竟,任何人都無權干預他人志向,哪怕有的人立志太高甚至有點不切實際,對年輕人來說,有夢想的人生才是有追求、有價值的人生,沒有夢想就是行尸走肉。不過,大學生“村官”本質(zhì)上是一份職業(yè),領著財政給予的薪水,做的是為老百姓服務的崗位工作,應該說與村里的干部具備相同的職責和使命,因此,大學生“村官”也是干部,這在老百姓心目中,同樣是一村的“父母官”。
很多大學生“村官”感覺自己的夢想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期初滿懷熱情投入農(nóng)村建設,卻處處遇冷、八面碰壁,加上擺在面前的各種工作困難,必然感覺被潑一碰冷水。還有的大學生“村官”,從一開始鐵定心要考公務員,天天備戰(zhàn)、年年考試,每逢考試前幾個月,就請假回去復習、練題,村干部、村民都覺得這只“鳳凰”遲早要飛走,工作也不好多安排,村民有事也經(jīng)常找不到人,村官所承擔的崗位職責經(jīng)!翱辙D(zhuǎn)”。
誠然,基層歷練的確是大學生從“村官”到公務員的最佳途徑,畢竟在接觸基層工作過程中,能夠從中得到文字、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鍛煉,并且,國家越來越嚴重視從基層干部隊伍中選拔錄用,在基層工作的“村官”正好迎合了國家的這一需求導向。在筆者看來,“村官”在基層歷練,與完全把崗位當做跳板,是兩碼事。前者注重實干,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豐富閱歷、增長才干,把為民服務的成績作為自己人生價值的增長值。而后者比較片面地注重今后的方向和目標,對當前工作的好壞不置可否,當成“臨時工作”“暫時過渡”,缺乏擔當、沒有創(chuàng)新、遑論超越。
應該說,當前考核選拔大學生的主要方式是公開考試,這為不少打著“過渡”心理的大學生大開方便之門,實際工作中,卻為對農(nóng)村工作絲毫不起作用,而“村官”的試用期也流于形式、成為過場。首先要認識到的是,大學生“村官”也是干部,也有崗位職責和使命擔當,“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不作為也是腐敗,即便一心立志考取公務員,但是在崗一天就應該奮斗一天,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更不能拿著財政供養(yǎng)而不承擔應有的責任。這就需要大學生“村官”從報考之前就要打好“算盤”、做好謀劃,找準群眾需求、崗位職責和自身價值的平衡點。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大學生“村官”的日常考核管理,讓實干者、為民者、傾情者有更好的發(fā)展平臺,杜絕無為者、度日者、務虛者尸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