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2015·杭州模擬)細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抑素是細胞釋放的、能抑制細胞分裂的物質,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G2期。M期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一種促進染色質凝集為染色體的物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S期時間較長的細胞更適合作“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材料
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應,動物細胞一般會停留在細胞周期的S期
C.抑素抑制DNA復制所需蛋白質的合成,阻斷細胞分裂
D.M期細胞與G1期細胞融合,可能不利于G1期細胞核中的DNA表達
2.科學家用含15N的硝酸鹽作為標記物浸泡蠶豆幼苗,追蹤蠶豆根尖細胞的分裂情況,得到蠶豆根尖分生區(qū)細胞連續(xù)分裂的數(shù)據(jù)如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在蠶豆根尖細胞分裂過程中活動旺盛
B.蠶豆根尖細胞的DNA分子結構穩(wěn)定性最低的時期有0~2 h、19.3~21.3 h、38.6 h~40.6 h
C.一個細胞周期可以用0~19.3 h、19.3~38.6 h來表示
D.蠶豆根尖細胞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為19.3 h
3.(2015·杭二月考)下圖甲表示某高等雄性動物肝臟里的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結合圖乙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分裂時期處于圖乙中的BC段
B.此細胞產(chǎn)生AB精子的概率是0
C.圖甲細胞中含有兩個四分體
D.圖乙中形成C→D的原因與著絲粒的分裂有關
4.(2014·紹興市一模)對下列細胞分裂模式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分別具有甲、乙、丙、丁細胞的生物個體 ,屬于4個不同的物種
B.只有乙細胞才有赤道面
C.細胞甲、丙、丁都含有同源染色體
D.細胞甲的一個染色體組包含的染色體數(shù)目最多
5.小鼠體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現(xiàn)細胞分為3種類型:甲類細胞核DNA量是乙類細胞的兩倍,丙類細胞核DNA量介于甲乙兩種細胞之間。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
A.甲類細胞均處于分裂期,在三類細胞中所占比例最大
B.乙類細胞無分裂能力,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
C.丙類細胞已經(jīng)進入生長的衰老期,將停止細胞分裂
D.用藥物抑制細胞的DNA復制,乙類細胞比例將增加
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內以下各組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染色體數(shù)目與著絲粒數(shù)目
B.染色體數(shù)目與染色單體數(shù)目
C.DNA分子數(shù)目與染色單體數(shù)目
D.染色體數(shù)目與DNA分子數(shù)目
7.在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和DNA都有復制和加倍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染色體復制后其數(shù)量是之前的二倍
B.細胞中b、d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C.細胞中a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c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后期
D.染色體復制的實質是DNA數(shù)量的加倍
8.科學家在染色體中找到了一種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并將其命名為ASURA。下列與其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①ASURA合成的場所是細胞質中的核糖體
、贏SURA可在有絲分裂間期合成 ③缺少ASURA的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會發(fā)生異!、蹵SURA與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密切相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2015·富陽中學月考)下圖表示某種哺乳動物細胞分別在正常培養(yǎng)和藥物處理培養(yǎng)時,所測得的細胞中DNA含量與細胞數(shù)的變化。推測該藥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通過抑制DNA的復制抑制細胞分裂
B.通過促進DNA的復制促進細胞分裂
C.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抑制細胞分裂
D.通過促進著絲粒分裂促進細胞分裂
10.PCNA是一類只存在于增殖細胞的階段性表達的蛋白質,其濃度在細胞周期中呈周期性變化(如右圖所示),檢測其在細胞中的表達,可作為評價細胞增殖狀態(tài)的一個指標。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PCNA主要在細胞核內發(fā)揮作用
B.PCNA可能影響染色體的平均分配
C.PCNA可能與DNA分子的復制有關
D.癌細胞中PCNA含量可能較正常細胞中高
11.(2014·義烏中學月考)下面甲圖表示在一個細胞周期中的細胞核DNA含量的變化曲線;乙圖表示處于一個細胞周期中各個時期細胞數(shù)目的變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個培養(yǎng)基中測得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圖的G1、G2時期細胞核將大量消耗核糖核苷酸
B.M期細胞由于染色體高度螺旋化,解旋困難,所以RNA很難合成,蛋白質相應也就不能合成
C.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乙圖中DNA含量為2C的細胞數(shù)目會增加
D.用秋水仙素處理,乙圖中DNA含量為2C的細胞數(shù)目會減少
12.用P32P標記玉米體細胞所有染色體上DNA分子的兩條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組織培養(yǎng)。這些細胞在第一次細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shù)和染色體上被32P標記的DNA分子數(shù)分別是( )
二、非選擇題
13.下圖表示某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過程,仔細分析圖中曲線變化,回答問題:
(1)圖B中有________條染色體,________個DNA分子,________條染色單體。該生物體細胞中含有________條染色體。
(2)圖B表示的分裂時期相當于圖A中的________段,圖中m所在位置哪種細胞器較多?________。①和②兩條染色體是經(jīng)過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
(3)現(xiàn)要觀察該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形態(tài),應選擇圖A中________段所代表的時期來觀察。
(4)上述細胞分裂全過程中,參與分裂的細胞器除(2)題中提到的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答出兩項即可)。
14.下圖甲表示洋蔥根尖有絲分裂,圖乙表示一個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物質數(shù)量變化曲線。其中A、B、C、D、E為細胞代號。請據(jù)圖回答:
(1)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時,取材的根尖長度為2 mm左右,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以獲取根尖________區(qū)細胞。
(2)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時,往往看到視野中有大量的間期細胞,而分裂期的細胞較少。其原因是在細胞周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細胞周期寫出圖甲所示細胞在有絲分裂中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甲中,B細胞處于有絲分裂________期,其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紡錘體清晰可見。
(5)圖乙中,a~d段細胞內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圖乙表示的細胞中的成分是________,它的生物學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真核細胞中,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
15.通過光學顯微鏡的觀察可發(fā)現(xiàn),有絲分裂過程中喪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不能向兩極移動,游離于細胞核之外形成微核。為研究Cd2+能否誘導龍葵根尖細胞產(chǎn)生微核,將培養(yǎng)的龍葵幼苗分別用濃度為5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的氯化鎘溶液處理3 d、5 d,以完全營養(yǎng)液作對照(CK)。取根尖制片觀察,按“微核細胞率(%)=(微核細胞數(shù)/觀察細胞數(shù))×100%”統(tǒng)計微核細胞率,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發(fā)生在有絲分裂的________期。觀察計數(shù)微核的最佳時期應是細胞有絲分裂的____期。
(2)微核的化學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體的變異,該變異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在顯微鏡下觀察龍葵根尖細胞是否產(chǎn)生微核,實驗中使用稀鹽酸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使用龍膽紫染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jù)圖中實驗結果分析,你可得出的結論是(寫出兩條)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