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由于古代中國進入文明社會時保留了氏族血緣的關系,所以國家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殷周王朝,天子、諸侯、卿大夫是以血緣關系構成的宗子、宗孫和姻親的親緣關系。這時的君權與父權同一,君權是父權的延伸和擴大,國家是一家一族的國家。
這樣的政治生態(tài),決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不同于西方的歷程。侯外廬指出:中國思想文化起步于“人惟求舊,舊惟求新”的“君子世界”,特別關注政治論、道德論、人生論,具有賢人的作風。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道德受到特別關注,道德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為人性,以道德為人的良知。道德幾乎支配著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古代文明中出現了一種泛道德主義的傾向,政治倫理化便是其中重要的表現。政治被倫理化,在古代國家初奠時便如此。
殷周王朝的統(tǒng)治,既崇尚天,也崇尚德,“德”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君主的德行和品格,古人認為維持政權和政治上的統(tǒng)治,單憑“天”的庇佑是不夠的,還取決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到周王朝時,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認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鬃影汛颂嵘健暗轮巍备叨,主張刑治與德治并舉。孟子更進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張,把仁即道德與政治直接相結合,奠定了政治倫理化的傾向。
從一般意義上說,政治與道德是兩個不同的范疇,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張,但在古代中國家國同構的政治生態(tài)中,德政分離,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證明。在古代政治生態(tài)中,權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緣的親情,在古代統(tǒng)治中道德不能缺位,德政不能分離,殷周紂王缺德而敗亡,秦排除道德而短命。因此,道德與政治的相融相合,是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西周時期,隨著部落戰(zhàn)爭的結束與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一,社會結構中不僅存在著血緣氏族,而且還存在非血緣的異姓和被征服者,這種變化,決定愛擴大到血族以外的異姓部落,擴大到廣大地域的人際關系?鬃诱f:“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他的“仁”學反映了這種變化情勢,也奠定了道德與政治相融合的理論基礎,從思想上進一步推動了倫理政治化。在此之上,孟子提出推恩原則以及所謂“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仁政,把仁與政即道德與政治直接相結合。
(摘編自陳谷嘉《中國路徑中的君子世界》)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殷周王朝的天子、諸侯與卿大夫雖然存在等級差異,卻完全靠血緣關系維護。
B. 殷周時期,德行和品格就被納入國家的政治范疇,開啟了倫理與政治的融合。
C. 維持政權和政治上的統(tǒng)治,既需要憑“天”的庇佑,還要取決于君主的德行。
D. 道德不僅維護了西周一家一族的氏族統(tǒng)治,也維護了異族和被征服者的統(tǒng)治。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即國家建立在血緣關系之上。
B. 文章以侯外廬的觀點為理論依據,分析推理并證明道德在我國古代社會的重要性。
C. 唐秦朝信守法家而短命,從正面論證了道德與政治融合是我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D. 提出中心論題后,本文先后闡述了德的重要性、德政關系,進而到德政融合發(fā)展。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古代中國如果進入文明社會時沒保留氏族血緣關系,國家就不會建立在血緣關系之上。
B. 沒有古代中國家國同構的政治生態(tài),幾乎支配著人生與人生一切的道德就失去了土壤。
C. 在我國古代政治生態(tài)中,如果道德缺位,政治和道德相分離,那么政權根本就行不通。
D. 孟子的推恩原則與仁政主張,把德與政直接結合,奠定了我國古代政治倫理化的傾向。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張嘉貞,本范陽舊姓。以五經舉,補平鄉(xiāng)尉,坐事免。長安中,御史張循憲使河東,事有未決,病之,問吏曰:“若頗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貞對。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后引拜監(jiān)察御史。累遷兵部員外郎。時功狀盈幾,郎吏不能決,嘉貞為詳處,不閱旬,延無稽牒。進中書舍人。歷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長史,政以嚴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師,玄宗善其政,數慰勞。突厥九姓新內屬,雜處太原北,嘉貞請置天兵軍綏護其眾,即以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無狀,帝令坐告者。嘉貞辭曰:“國之重兵利器皆在邊,今告者一不當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為未來之患!彼斓脺p死。天子以為忠,且許以相。及宋璟等罷,帝欲果用嘉貞,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強躁,論者恨其不裕。秘書監(jiān)姜晈得罪,嘉貞希權幸意,請加詔杖,已而晈死。會廣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問法如何,嘉貞復援晈比,張說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殺不可辱。”帝然之。嘉貞退,不悅曰:“言太切!倍戆莨げ可袝,為定州刺史,封河東侯。及行,帝賦詩,詔百官祖道上東門。久之,以疾丐還東都,詔醫(yī)馳驛護視。卒,年六十四,贈益州大都督,謚曰恭肅。嘉貞性簡疏,雖貴,不立田園。有勸之者,答曰:“吾嘗相國矣,未死,豈有饑寒憂?若以譴去,雖富田產,猶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務廣田宅,為不肖子酒色費,我無是也!
(節(jié)選自《新唐書·張嘉貞傳》)
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B. 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C. 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D. 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五經,儒家經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唐宋科舉考試科目有五經科。
B. 河東,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黃河由北向南流經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黃河以東,故稱“河東”。
C. 京師,在古代一般有“國家的都城”“天子的軍隊”“朝廷”這三個義項,本文中指“國家的都城”。
D.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肚G軻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嘉貞才能出眾,受到官吏推薦。張循憲巡視河東時,因處理事務操勞過度而生病了,下屬推薦張嘉貞幫助處理,后來張循憲就推薦他擔任監(jiān)察御史。
B. 張嘉貞慮事長遠,為誣告者開脫。為避免突厥族群內附而帶來的隱患,他請求派兵保護當地百姓;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為隱患,他請求饒恕誣告者。
C. 張嘉貞為相強躁,性格簡單粗疏。為迎合權幸心意,他請求對姜晈施以廷杖;他對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張說反對;他雖然職位尊貴,但不置買田宅。
D. 張嘉貞深受器重,死后贈謚褒美。玄宗認為他政事處理得好,多次慰勞;皇帝在他赴任時賦詩,后來他生病時還派太醫(yī)護視,死后獲得美好的謚號。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題。
拜中國的建筑業(yè)和現代科技之賜,一座座巍峨聳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華的放映廳,寬大舒適的軟椅,環(huán)繞的立體聲音響為觀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質條件,只是在 的排片表上,可選擇的好電影 ,影城那偌大的空間也頓時變得逼仄起來。有些影片,開頭進入時還饒有興趣,但是越往后看就越 ,感覺白花了冤枉錢又瞎耽誤工夫。反省起來,也啞然失笑,自己就是沖著“胡編亂造”而來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又不是去看紀錄片。
前些日子觀《驢得水》就是此種體驗?从嘘P介紹,某地的一所民國西北學校,把拉水的一頭毛驢居然納入教員編制,來吃空餉。恰逢教育部派員暑期來巡視……開頭絕對誘人,我就是奔著這詭譎的、突發(fā)奇想的開局而去的,希望獲得觀賞的愉悅。后來的進展著實讓人失望,影片真可謂“外強中干”,即劇情的展開沒有強勁的內在動力,情節(jié)的每一步推進,都是由教育部巡視員的駕臨所驅動,仿佛影片的編導也是在這樣一種外加的上峰的壓力下,硬著頭皮將故事進行到底。
就《驢得水》而言,( )。可惜影片后來竟落為現實生活常見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需要不斷以更大的作假來掩蓋,成為一部幾近無厘頭的鬧劇。
7. 文中面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一所民國西北某地的學校,居然把拉水的一頭毛驢納入教員編制,來吃空餉。
B. 一所民國西北某地的學校,居然把一頭拉水的毛驢納入教員編制,來吃空餉。
C. 民國西北某地的一所學校,居然把一頭拉水的毛驢納入教員編制,來吃空餉。
D. 民國西北某地的一所學校,居然把拉水的一頭毛驢納入教員編制,來吃空餉。
8.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某些奇特的構思是它應該具有的,這樣可使荒誕的劇情延續(xù)下去。
B. 運用某些奇特的構思以延續(xù)荒誕的劇情是它應該具有的。
C. 要延續(xù)荒誕的劇情,某些奇特的構思就應該是它要具有的。
D. 它應該有某些奇特的構思,使荒誕的劇情延續(xù)下去。
9. 依次填人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 琳瑯滿目 屈指可數 味同嚼蠟
B. 林林總總 屈指可數 索然無味
C. 林林總總 鳳毛麟角 味同嚼蠟
D. 琳瑯滿目 風毛麟角 索然無味
10、下列各聯(lián)詩句填入律詩《春夜別友人》的空白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A.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B.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C. 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
D.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