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 >> 高考 >> 山東高考 >> 山東高考生物模擬題 >> 2016屆山東高考生物復習強化練:《生物與環(huán)境》1

2016屆山東高考生物復習強化練:《生物與環(huán)境》1

中華考試網  2015-12-29  【

  一、選擇題

  1.(2015·新課標Ⅰ,4)下列關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草本階段與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相同

  B.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復雜

  C.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自我調節(jié)能力強

  D.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chuàng)造了適宜環(huán)境

  [答案] D

  [解析] 不同群落的物種數目有差別。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物種)的豐富度逐漸增大,群落結構日趨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來越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也越來越大。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灌木階段處于草本階段之后,所以綜合上述,ABC三項皆錯誤。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之前的階段都為以后的階段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等良好條件,從而使得群落演替能正常進行,D項正確。

  2.某島嶼引入外來物種野兔,研究人員調查了3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的變化,并據此繪制了λ值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以下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間野兔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

  B.從第5年起野兔種群數量開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D.第20年至第3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增長率為0

  [答案] D

  [解析] 第1年至第5年間,λ值是大于1的且較為穩(wěn)定,因此種群處于增長階段;第5年至第10年間λ值在逐漸減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種群仍然處于增長階段;第15年至第20年間λ值是小于1的,種群的數量在減小;第20年至第30年間λ值為1,野兔種群數量增長率為0。

  3.某生物小組針對牧場鼠災趨于嚴重的情況,提供了三個治鼠方案。方案一:定期使用鼠藥;方案二:引入鼠疫病原體,讓老鼠患病死亡;方案三:適當引入老鼠的天敵,如野貓。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可行,理由是(  )

  A.方案一,因為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滅殺老鼠

  B.方案二,合理利用了寄生關系

  C.方案三,合理利用了捕食關系

  D.三個方案均可行,因為都能殺死老鼠

  [答案] C

  [解析] 方案一和方案二在殺死老鼠的同時,也可能對其他動物和人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都不可取;方案三利用了捕食關系,且屬于適當引入,對其他動物和人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又可以起到治鼠的作用,所以該方案可行。

  4.關于圖中種群數量變化說法錯誤的是(  )

  A種群“J”型曲線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

  B.種群“S”型曲線增長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長

  C.自然狀態(tài)下種群數量達到600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

  D.環(huán)境條件變化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

  [答案] B

  [解析] “J”型增長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在“S”型增長達到K值之前也存在生存斗爭。達到K值之后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而K值的大小與環(huán)境有關。

  5.(2014·海南,19)某池塘中,某種成年魚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種魚的幼體與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

  B.該種魚發(fā)育階段不同,其所處營養(yǎng)級可能不同

  C.底棲動物與浮游動物分層現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D.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

  [答案] D

  [解析] 該種魚的幼體不僅濾食浮游動物,并且與浮游動物都生活在水體上層,都以浮游藻類為食,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成年魚以底棲動物為食所處營養(yǎng)級不低于第三營養(yǎng)級,幼體濾食浮游動物與浮游藻類分別位于第三、第二營養(yǎng)級,兩發(fā)育階段所處營養(yǎng)級可以不同;池塘所有生物物種在垂直方向上占據不同的空間,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底棲動物與浮游動物的分層也屬垂直結構;但僅由該種魚的成年魚與幼體不足以構成垂直結構。

  二、非選擇題

  6.研究人員對某草場進行了相關的生態(tài)學調查,繪制出某昆蟲種群λ值的變化曲線(未發(fā)生遷入遷出)。請分析回答:

  (1)該昆蟲個體較小,常大量附著在同一植物上,要估算其種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若λ值大于1,則當年的種群密度較一年前________。

  (2)該昆蟲在0~5年間種群數量呈現“________”型增長,可推測種群的年齡結構為________型。

  (3)該昆蟲種群數量在第15年________(填“是”或“否”)達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種群數量________(填“增加”、“不變”或“減少”)。

  (4)該草場在第10年曾發(fā)生火災,但此后又慢慢恢復,這屬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這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__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是________。

  [答案] (1)樣方 大 (2)J 增長 (3)否 不變 (4)次生 (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 負反饋調節(jié)

  [解析] (1)由題圖可知,當λ>1時,種群數量增加,當λ=1時,種群數量不變,當λ<1時,種群數量減少。由于該昆蟲個體較小,且大量附著在同一植物上,活動范圍較小,估算其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2)在0~5年間,λ為大于1的定值,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年齡結構為增長型。(3)由圖可知,該種群在0~10年間λ>1,種群數量處于增長狀態(tài),在10~20年間λ<1,種群數量處于下降狀態(tài),第20年時不再下降,此后5年種群數量不變。(4)火災后的群落演替為次生演替。負反饋調節(ji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基礎。

  7.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燒毀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的生物量變化如圖所示(b點為發(fā)生火災的時間)。請回答下列問題。

  (1)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________,它們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

  (2)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呈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3)b~d段,顯示火災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其過程是______________,該演替類型屬于________。在演替過程中,________的生物量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最長。

  (4)c~d段,三類植物的生物量都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此時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與總呼吸量是________的。三類植物在b~d段的增長方式近似于________型曲線。

  [答案] (1)生產者 競爭

  (2)水平結構

  (3)先出現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現灌木群落,最后出現喬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喬木群落) 次生演替 喬木

  (4)基本相等 “S”

  [解析] (1)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生產者,其種間關系是競爭。(2)a~b段,三類植物的生物量均相對穩(wěn)定,它們在群落中呈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3)由題圖可看出該地先出現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現灌木群落,最后出現喬木群落,該演替屬于次生演替。(4)由于群落中三類植物的生物量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說明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與總呼吸量基本相等。

糾錯評論責編:xiejinyan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屏边| 威远县| 古田县| 玉门市| 青龙| 芷江| 威信县| 花垣县| 诸城市| 司法| 苍梧县| 包头市| 祥云县| 太湖县| 海丰县| 家居| 英吉沙县| 清新县| 汝城县| 同德县| 方山县| 宁武县| 河间市| 西乡县| 石柱| 博兴县| 盘锦市| 孙吴县| 台中县| 门头沟区| 务川| 和平县| 锡林郭勒盟| 寿阳县| 南岸区| 阿巴嘎旗| 宁德市| 岳阳市| 广西| 满洲里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