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濰坊質檢)下列過程不涉及細胞信息交流的是( )
A.高等植物細胞間依靠胞間連絲交換某些物質
B.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
C.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
D.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節(jié)
[答案] B
[解析] 高等植物細胞間依靠胞間連絲交換某些物質,是細胞信息交流;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是物質間的作用,不涉及細胞信息交流,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是通過上一個神經元釋放遞質,作用于下一個神經元的受體,進行信息傳遞;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可作用于垂體與下丘腦,抑制有關激素的分泌,進行反饋調節(jié)。
2.(2014·忻州四校聯考)圖甲是青蛙離體的神經—肌肉標本示意圖,圖中AB+BC=CD,乙是突觸放大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刺激C處,A、D處可同時檢測到膜電位變化
B.刺激D處,肌肉和F內的線粒體活動均明顯增強
C.興奮從E到F,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D.③的內容物釋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動性
[答案] D
[解析] 刺激C處,形成的興奮可以在神經纖維雙向傳導,故A可以測到膜電位變化,興奮可以通過突觸從C傳向D,故D可以測到膜電位變化,但是興奮通過突觸所用時間要比在神經纖維傳導慢,故A錯。刺激D處,興奮無法通過突觸傳遞到C,故C處軸突末梢突觸小泡線粒體活動不會加強,肌肉不會興奮,故肌肉線粒體活動也不加強,故B錯。E為突觸后膜,F為突觸前膜,故興奮只能從F傳到E,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故C錯。③突觸小泡的內容物遞質釋放到②突觸間隙中,依賴細胞膜的胞吐,與生物膜流動性相關,故D正確。
3.(2014·邯鄲二模)下圖是反射弧的模式圖(a、b、c、d、e表示反射弧的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B.切斷d、刺激b,不會引起效應器收縮
C.興奮在結構c和結構b的傳導速度相同
D.Ⅱ處發(fā)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答案] A
[解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故A正確。d有神經節(jié)是傳入神經,切斷d、刺激b傳出神經會引起效應器收縮,但不屬于反射,故B錯誤。興奮在結構c突觸和結構b神經纖維上的傳遞速度不同,c處因為有信號的轉變,而神經纖維上沒有信號的轉變,故C錯誤。Ⅱ處發(fā)生的是化學信號到電信號轉變,故D錯誤。
4.(2014·寧波質檢)將槍烏賊巨大軸突置于體內組織液的模擬環(huán)境中,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增大模擬環(huán)境中K+濃度,靜息電位的絕對值變小
B.增大模擬環(huán)境中Na+濃度,達到動作電位峰值所需時間變短
C.減小模擬環(huán)境中Na+濃度,動作電位的峰值變小
D.靜息時細胞膜對K+通透性變大,靜息電位的絕對值不變
[答案] D
[解析] 細胞外Na+濃度比細胞內高,受一定強度的刺激后,Na+內流,產生動作電位。若模擬環(huán)境中Na+濃度越高,Na+內流則越快,刺激引發(fā)動作電位所需時間變短,動作電位的峰值越大,A項、B項正確。如果模擬環(huán)境中Na+濃度,膜內外電位差減小,則動作電位的峰值變小,故C正確;細胞外K+濃度比細胞內低,靜息狀態(tài)時,K+通道開放,K+通過易化擴散的方式外流到膜外,產生靜息電位。若模擬環(huán)境中K+濃度越高,則K+易化擴散越慢,產生的靜息電位越低;反之,若質膜對K+通透性變大,則靜息電位的絕對值越大,D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