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家庭中,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體上顯性基因控制)患者,母親的表現(xiàn)型正常,他們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卻患紅綠色盲的孩子。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有( )
A.父親的基因型是雜合子,母親是純合子 B.該孩子的色盲基因可能來自祖母
C.這對夫婦再生一男孩,只患紅綠色盲的概率是1/4
D.父親的精子不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2.果蠅紅眼對白眼為顯性,控制這對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果蠅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條則致死。一對都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紅眼果蠅雜交(親本雌果蠅為雜合子),F1中( )
A.白眼雄果蠅占1/4 B.紅眼雌果蠅占1/4
C.染色體數(shù)正常的紅眼果蠅占1/8 D.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白眼果蠅占1/4
3.綿陽安縣是重要的蠶;刂,家蠶是二倍體,雄蠶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ZZ,雌蠶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ZW。
(1)在家蠶的一對常染色體上有控制蠶繭顏色的黃色基因(A)與白色基因(a)。在另一對常染色體上有B、b基因,當基因b存在時可能會抑制黃色基因A的表達,從而使蠶繭變?yōu)榘咨?而基因B不會抑制黃色基因A的作用。
、僭搩蓪蜻z傳時遵循 定律,若B基因與b基因不存在抑制關系,則結黃繭蠶的基因型是 ;蛐蜑锳aBb的兩個個體交配,子代出現(xiàn)結白色繭的概率是 。
、谌鬊基因能抑制b基因的表達:基因型為AaBb的兩個個體交配,子代出現(xiàn)結白色繭的概率是 。
基因型不同的兩個結白繭的蠶雜交,產(chǎn)生了足夠多的子代,子代中結白繭的與結黃繭的比例是3∶1。這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是 (正交、反交視作同一種情況)。
(2)家蠶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體上,Zd使雌配子致死, (能或不能)選擇出相應基因型的雌雄蠶雜交,使后代只有雌性。若能請寫出親本的基因型組合,若不能請說明原因 。
4.果蠅是遺傳學上很重要的實驗材料,其長翅與殘翅、紅眼與白眼、灰身與黑身為三對相對性狀。設翅型基因為A、a,眼色基因為B、b,體色基因為V、v,F(xiàn)有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現(xiàn)型 紅眼長翅 紅眼殘翅 白眼長翅 白眼殘翅 雌蠅 3 1 0 0 雄蠅 3 1 3 1 請分析回答:
(1)親本中雌果蠅的基因型是 。子代紅眼長翅的雌蠅中,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為 。上述翅型與眼色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什么遺傳定律? 。
(2)欲測定果蠅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首先應獲得 條染色體上完整的DNA;果蠅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可用基因芯片進行測定,而基因芯片的測序原理是: 。
(3)現(xiàn)有一定數(shù)量的灰身和黑身果蠅(均有雌雄),且灰身對黑身為顯性,F(xiàn)希望通過實驗來確定其是否為伴性遺傳,請寫出實驗設計思路:
5.下列關于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chǎn)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一般是相同的
B.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chǎn)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組成一般是相同的
C.一個卵細胞只能與一個精子結合,形成一個受精卵
D.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6.細胞分裂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a→b可表示DNA分子復制
B.b→c包括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
D.d→e可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全過程
7.如圖是動物精子形成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分裂時3和4不分離,則產(chǎn)生的精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均異常
B.若在復制時沒有發(fā)生任何差錯,則該細胞能產(chǎn)生四種類型的精細胞
C.若染色體1和2發(fā)生部分片段的交換,則減數(shù)分裂無法正常進行
D.圖示細胞內全部DNA分子為8個
8.從某二倍體動物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細胞(無突變發(fā)生),根據(jù)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分為三組如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甲組細胞內染色體與核DNA數(shù)之比一定為1∶1
B.乙組細胞中有一部分不含同源染色體
C.乙組細胞都在進行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D.丙組細胞的子細胞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
9.下列關于核基因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相關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基因數(shù)目加倍,一定源于染色體數(shù)目的加倍
B.基因數(shù)目減半,一定源于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C.相同基因的分離,一定源于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D.基因的重新組合,一定源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10.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為材料,對其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和丁都是初級精母細胞 B.乙和丙細胞中染色單體的數(shù)目為零
C.圖中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只有甲和丁
D.丁細胞中染色體的互換區(qū)段內同一位點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11.下表為人體從一個卵原細胞開始發(fā)生連續(xù)生理過程時細胞染色體組數(shù)的變化及各階段相關特點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生理過程 甲 乙 丙 丁 染色體組數(shù) 2→1→2→1 1→2 2→4→2 ? 相關描述 性激素作用 細胞膜功能體現(xiàn) 遺傳信息不變 功能趨向專門化 A.甲過程DNA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產(chǎn)生四個生殖細胞
B.甲和丙過程能夠發(fā)生的突變和基因重組決定了生物進化方向
C.乙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過程是遺傳物質定向改變的結果
D.丁過程后可能會出現(xiàn)細胞的凋亡
12.某二倍體動物的某細胞內含有10條染色體、10個DNA分子,且細胞膜開始縊縮,則該細胞
A.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B.正在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
C.將形成配子 D.正在發(fā)生DNA復制
13.如圖為某高等生物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模式圖,Ⅰ、Ⅱ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甲細胞處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時不進
行核DNA的復制
B.由圖可以看出分裂過程中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換
C.圖甲所示細胞若繼續(xù)分裂可能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
D.若兩圖來源于同一個精原細胞,則圖乙是圖甲細胞分裂形成的
14.圖甲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高等雌性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丙表示該動物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圖解,丁表示丙過程中某細胞染色體與基因的位置關系。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與動物細胞分裂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有線粒體、核糖體、 。
(2)圖甲中B、E細胞各含有 、 條染色體:其中E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屬于乙圖中的 (填標號)階段。
(3)在體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暫時加倍處在乙圖中的 階段(填標號)。
(4)圖丁對應于圖丙中的細胞 (選填“①”、“②”或“③”);細胞Ⅳ的基因組成是 。
(5)在不考慮變異的情況下,圖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細胞除A外,還有 、 (填字母)。
15.如圖示果蠅體內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某比值H的變化曲線,f代表細胞分裂剛好結束;卮鹩嘘P問題:
(1)該圖若為有絲分裂,則cd段中,細胞內有同源染色體 對;ef段中,細胞內有同源染色體 對。
(2)該圖若為減數(shù)分裂,在 段既具有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
(3)該圖若為減數(shù)分裂,則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都發(fā)生在 段。
(4)cd段時,H的值為 。此時,細胞內的值會比H值 (大/小/相等)。
瑞昌二中2016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培優(yōu)練習(三十二)答案
1.C 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多指患者,母親的表現(xiàn)型正常,他們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卻患紅綠色盲的孩子,說明父親的基因型是AaXBY,母親的基因型是aaXBXb,A項錯誤;這孩子的基因型是aaXbY,色盲基因不可能來自父親,也就不可能來自祖母,B項錯誤;這對夫婦再生一男孩,手指正常(aa)的概率為1/2,患色盲的概率為1/2,所以只患紅綠色盲的概率是1/2×1/2=1/4,C項正確;父親的精子攜帶A還是攜帶a的概率都是1/2,D項錯誤。
2.A 由題可知,紅眼和白眼基因在X染色體上,XBXb和XB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XBXB∶XBXb∶XBY∶XbY=1∶1∶1∶1,親本兩個體中均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因此后代中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占1/2,缺失兩條Ⅳ號染色體的和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的均占1/4,缺失兩條Ⅳ號染色體的不能存活,因此存活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的占1/3,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占2/3。后代紅眼雄果蠅占1/4,白眼雄果蠅占1/4,紅眼雌果蠅占1/2,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的紅眼果蠅占3/4×1/3=1/4,缺失1條Ⅳ號染色體的白眼果蠅占1/4×2/3=1/6,答案為A。
3.答案 (1)①基因自由組合 AABB或AaBB 13/16②7/16 Aabb×aaBb
(2)能 ZDZD×ZdW或ZDZd×ZdW或ZdZd×ZdW(任寫出一種)
解析 (1)①由題意可知,控制蠶繭顏色的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遺傳時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根據(jù)題中信息可以判斷出結黃繭蠶的基因型只能為AABB或AaBB;結白繭蠶的基因型是A_ _b或aa_ _。AaBb的兩個個體交配,子代中AaBB(2/16)和AABB(1/16)是結黃色繭外,其他全部結白色繭,所占比例為13/16。②若B基因能抑制b基因的表達:基因型為AaBb的兩個個體交配,子代中A_B_為結黃色繭,其余均為結白色繭,子代出現(xiàn)結白色繭的概率是7/16。兩個結白繭的蠶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了結黃繭蠶,要求至少一方親本含有B,且不含A,另一親本含A,但不含B;子代中結白繭的與結黃繭的比例是3∶1,由此推導這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是Aabb×aaBb。(2)家蠶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體上,Zd使雌配子致死,要使后代只有雌性,只要親本中的雌性個體只產(chǎn)生一種W的配子即可,即為ZdW個體,因此親本基因型組合分別為ZDZD×ZdW或ZDZd×ZdW或ZdZd×ZdW,后代只有雌性。
4.答案 (1)AaXBXb 1∶5 自由組合(2)5 DNA分子雜交
(3)用黑身雌果蠅與灰身雄果蠅雜交,觀察子代的表現(xiàn)型
解析 (1)子代中雌、雄果蠅的長翅∶殘翅=3∶1,說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子代中雌果蠅沒有白眼個體,雄果蠅有紅眼個體和白眼個體,說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可知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親本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Y。子代紅眼長翅的雌蠅中,純合子的基因型為AAXBXB,概率為1/3×1/2=1/6,雜合子的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或AaXBXb,概率為1/3×1/2+2/3×1/2+2/3×1/2=5/6,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為(1/6)∶(5/6)=1∶5。控制翅型與眼色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測定果蠅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首先應獲得3條常染色體和X、Y共5條染色體上完整的DNA;蛐酒臏y序原理是DNA分子雜交。(3)用黑身雌果蠅與灰身雄果蠅雜交,觀察子代的表現(xiàn)型,若全是灰身,則為常染色體遺傳;若雌性果蠅為灰身,雄性果蠅為黑身,則為伴性遺傳。
5.B 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發(fā)生自由組合,因而同一生物不同時刻產(chǎn)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
6.D 一條染色體上DNA含量加倍說明DNA分子進行了復制,A正確;一條染色體上含有2個DNA,此階段應含有姐妹染色單體,包括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確;一條染色體上DNA含量減半說明著絲點分裂,C正確;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都含有姐妹染色單體,一條染色體上有2個DNA分子,D錯誤。
7.A 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如果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不分離,則產(chǎn)生的配子均異常,A正確。如果復制不出現(xiàn)任何差錯,該細胞只能產(chǎn)生4個2種精細胞,B錯誤。如果染色體1和2發(fā)生部分片段的交換,是不影響減數(shù)分裂的正常進行的,C錯誤。該圖示細胞內含有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但并不意味著該細胞內只有8個DNA分子,D錯誤。
8.B 甲組含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細胞,染色體∶DNA=1∶2,A錯誤;乙組含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B正確、C錯誤;丙組只能表示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D錯誤。
9.B 基因數(shù)目加倍源于DNA的復制,A錯誤;基因數(shù)目減半,一定源于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B正確;相同基因的分離,源于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或同源染色體的分離,C錯誤;基因的重新組合,可源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也可源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D錯誤。
10.C 甲有聯(lián)會行為,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乙無同源染色體,發(fā)生染色單體分離,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次級精母細胞,丙細胞兩極有同源染色體,發(fā)生單體分離,為有絲分裂后期的精原細胞,丁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為初級精母細胞,A正確;染色單體分離后成為染色體,無單體,B正確;丙細胞也有同源染色體,C錯誤;互換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互換區(qū)段上可能為相同基因,也可能為等位基因,D正確。
11.D 由信息分析可知甲是減數(shù)分裂,乙是受精作用,丙是有絲分裂過程,丁是細胞分化。一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只產(chǎn)生一個生殖細胞,A錯誤;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錯誤;受精作用體現(xiàn)了細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C錯誤;分化后的細胞以后可能會衰老和凋亡,D正確。
12.C 某二倍體動物的細胞內有10條染色體和10個DNA分子,且細胞膜開始縊縮。沒有染色單體即著絲點已經(jīng)分裂,該細胞應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即將形成配子,C正確。
13.D 圖甲細胞無同源染色體,存在姐妹染色單體,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再進行DNA復制,A正確;由甲圖中Ⅰ片段和乙圖中Ⅱ片段顏色可知,分裂過程中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叉互換,B正確;發(fā)生交叉互換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C正確;由染色體的顏色可知,圖乙細胞不是由圖甲細胞分裂形成的,D錯誤。
14.答案 (1)中心體(2)8 2、(3)⑥(4)② aB(5)B D(B、D順序可調換)
解析 (1)與動物細胞分裂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有線粒體、核糖體和中心體。(2)圖甲中B、E細胞各含有8條和2條染色體;E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對應于乙圖中的②階段。(3)體細胞分裂方式是有絲分裂,細胞中染色體暫時加倍發(fā)生在后期,處于乙圖的⑥階段。(4)圖丁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為第一極體,對應于圖丙中的細胞②,由于丁圖中基因為AAbb,則根據(jù)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可知,細胞Ⅳ的基因組成是aB。(5)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甲圖中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A、B、D。
15.答案 (1)4 8 (2)cd (3)cd (4)1/2 小
解析 分裂間期DNA未復制前,每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DNA分子,DNA復制后每條染色體上含有2個DNA分子,直到有絲分裂后期或減Ⅱ后期著絲點分裂,每條染色體上又恢復為1個DNA分子。(1)果蠅體細胞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若該圖為有絲分裂,cd段細胞內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ef段為著絲點分裂后,細胞內同源染色體有8對。(2)若該圖為減數(shù)分裂,cd段既具有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3)若該圖為減數(shù)分裂,減Ⅰ過程發(fā)生基因的分離與自由組合,位于cd段。(4)cd段每條染色體上含有2個DNA分子,此時H=1/2。由于線粒體還含有DNA分子,故cd段細胞內的值要小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