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 >> 高考 >> 江蘇高考 >> 江蘇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綜合復習(十)

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綜合復習(十)_第3頁

中華考試網  2017-02-28  【

10.工廠制和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近代生產組織形式的重大變革,這兩大生產組織形式都(  )

A.推動了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

B.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C.適應了社會化生產的需要

D.杜絕單個資本家生產的無計劃性

【解析】選C。工廠制和壟斷組織的出現都是生產力發(fā)展推動生產組織形式變革的結果,故C正確。

11.下面是《1913-1938年英、德、法三國對外出口占歐洲總額百分比情況統(tǒng)計表》,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

國家 1913年 1928年 1938年 英國 26.1% 23.6% 22.2% 德國 24.7% 19.3% 21.1% 法國 13.6% 13.7% 8.6% A.法德兩國經濟水平逐漸趕超了英國

B.英國對外出口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

C.法國和德國的海外市場均小于英國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解析】選C。從1913-1938年英、德、法三國對外出口占歐洲總額百分比的數據可以看出,英國比例最高,說明英國經濟水平比法德兩國高,故A錯誤,C正確;表格反映的是英國對外出口占歐洲總額百分比的下降,不能說明英國對外出口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故B錯誤;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不是從表格中得出的直接結論,故D錯誤。

12.19世紀初,英國興起抵制教會的“新大學運動”,出現了以自由、民主精神辦學的倫敦大學等一大批高等院校。進入20世紀,甚至教會大學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現實的世俗課程。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國家的進一步鞏固

B.近代科技和工業(yè)化的擴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斷發(fā)展

D.宗教改革運動的深入發(fā)展

【解析】選B。注意材料的關鍵信息“19世紀初”“英國”“抵制教會”“甚至教會大學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現實的世俗課程”,這是由于近代科技和工業(yè)化的擴展使人們急需增加自然科學知識的結果,故B正確。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52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70年以后,隨著科技的巨大進步,工業(yè)生產的迅速發(fā)展,特別是重工業(yè)的興起,使企業(yè)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要求的資本也就越來越多,于是股份公司這種早已出現的集資經營方式開始得到廣泛發(fā)展……此外,資本主義的激烈競爭也加速了大資本吞噬小資本的進程……1873年的經濟危機使許多中小企業(yè)破產,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的集中。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紀初,美國和德國的工業(yè)生產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8%、4.2%,而英國和法國分別為1.4%和3.3%。在此基礎上,列寧進一步揭示了壟斷導致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和經濟技術停滯的趨勢……正如馬克思指出的:“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隨著那些掠奪和壟斷這一轉化過程的全部利益的資本巨頭的不斷減少……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并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

——摘編自《馬克思主義壟斷理論及其評價》

材料三 事實上,自1890年美國頒布第一部現代反壟斷法——《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以來的115年間,無論是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還是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都相繼制定了名稱不盡相同的反壟斷法,如《反限制競爭法》《限制性商業(yè)行為法》《競爭法》《公平交易法》等。可以說,世界范圍內反壟斷法體系已經建立并臻于成熟。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企業(yè)并購浪潮風起云涌,強弱并購為強強并購所替代、國內并購發(fā)展為跨國并購,并購案值屢被刷新、壟斷程度再攀新高。

——摘自《當代美國控制企業(yè)并購法律的發(fā)展》

(1)根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下半期壟斷組織產生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據材料二、三,評述材料中關于“壟斷”的觀點。(16分)

【解析】第(1)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可得出正確答案。第(2)題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語言規(guī)范。

答案:(1)原因:科技革命和重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股份公司的發(fā)展和生產的集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激烈競爭。(12分)

(2)答案一:同意材料二的觀點,認為壟斷阻礙了生產的發(fā)展。理由:壟斷使經濟技術停滯趨勢加快,使更多的資本家紛紛破產,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桎梏;壟斷使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政治,加劇了列強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和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16分)

答案二:同意材料三中的觀點,認為壟斷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理由:19世紀末,壟斷發(fā)達的美國和德國,經濟增長率明顯高于英法;壟斷推動了經濟法律體系的成熟;壟斷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有利于技術的運用,改善經營管理。(16分)

答案三:認為兩種觀點均有合理之處。理由綜合答案一、二即可。(16分)

14.下圖摘編自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是中國和西歐從公元400年到公元2000年人均國民收入對比圖。橫軸為時間,縱軸為收入(對數標準)。請?zhí)崛D片中的兩條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24分)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科學地解讀圖表信息,并結合其相關史實予以說明?梢蕴崛D片中14世紀以前、14世紀到20世紀中期、20世紀中期以后三個階段。信息解讀可以得出:14世紀以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高于西歐,西歐人均收入從14世紀初開始超越中國。西歐人均國民收入從公元11世紀開始穩(wěn)步提高,19世紀中期增長速度迅猛;中國人均國民收入自14世紀后長期停滯不前,19世紀后開始下降,20世紀中期時降到低谷。中國國民收入自20世紀中期開始以較高速度增長。并結合其對應的歷史史實分析說明其原因。

答案:信息一:14世紀以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高于西歐,西歐人均收入從14世紀開始超越中國。(2分)

說明:古代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統(tǒng)治下,國家統(tǒng)一政局穩(wěn)定,小農經濟發(fā)達,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先進,人均國民收入高于西歐。公元14世紀開始,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進步,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新航路開辟后,海外貿易逐漸發(fā)達,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中國。(10分)

信息二:西歐人均國民收入從公元11世紀開始穩(wěn)步提高,19世紀中期增長速度迅猛;中國人均國民收入自14世紀后長期停滯不前,19世紀后開始下降,20世紀中期時降到低谷。(2分)

說明:19世紀中期開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兩次工業(yè)革命更是極大地推動了西歐生產力的發(fā)展,加上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西歐經濟增速普遍加快。中國14世紀開始,封建社會陷入僵化,經濟發(fā)展長期停滯不前,19世紀后政治腐敗,農民起義不斷,加上西方瘋狂的殖民掠奪,人均收入下降。(10分)

信息三:中國國民收入自20世紀中期開始以較高速度增長。(2分)

說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束縛,社會主義制度解放了生產力,人均國民收入增長加快。(10分)

123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许昌县| 马公市| 凤台县| 新津县| 洛川县| 永靖县| 四川省| 五莲县| 威远县| 嘉兴市| 汕头市| 海兴县| 旬邑县| 延津县| 红桥区| 丹江口市| 客服| 闵行区| 怀化市| 正安县| 申扎县| 普安县| 武鸣县| 江油市| 九寨沟县| 江华| 威远县| 德阳市| 孝感市| 安庆市| 祁连县| 屏山县| 汶上县| 卓资县| 海丰县| 娱乐| 惠安县| 息烽县| 汉沽区| 都昌县|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