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2015·廊坊統(tǒng)考)下列儀器對應的名稱正確的是( )
解析:本題考查了化學基本儀器的識別,意在考查考生對中學化學常見實驗儀器的認知能力。A項為泥三角,而不是三腳架;C項為分液漏斗,而不是長頸漏斗;D項正確的名稱為坩堝,但不能確定其是否為瓷坩堝。
答案:B
2.(2015·湖南岳陽一中月考)下列儀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餾燒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燒匙。常用于物質(zhì)分離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
解析:①普通漏斗用于分離難溶性固體與液體;②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儀器,不能用于物質(zhì)分離;③蒸餾燒瓶可用于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④天平是稱量一定質(zhì)量的物質(zhì)的儀器,不能用于物質(zhì)分離;⑤分液漏斗可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⑥滴定管是滴定實驗中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不能用于物質(zhì)分離;⑦燃燒匙是進行物質(zhì)燃燒反應的儀器,不能用于物質(zhì)分離。故常用于物質(zhì)分離的是①③⑤。
答案:C
3.(2015·武昌元月調(diào)研)下列實驗操作與安全事故處理錯誤的是( )
A.用試管夾從試管底由下往上夾住距離管口約三分之一處,手持試管夾長柄末端,進行加熱
B.制備乙酸乙酯時,將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濃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膠塞孔時,用厚布護手,緊握用水濕潤的玻璃管插入端,緩慢旋進塞孔中
D.實驗時不慎打破溫度計水銀球,用滴管將水銀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殘破的溫度計插入裝有硫粉的廣口瓶中
解析:本題考查了實驗操作和實驗安全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實驗操作和實驗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制備乙酸乙酯時,應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濃硫酸和乙酸,B選項錯誤。
答案:B
4.(2015·陜西一檢)下列實驗裝置設計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實驗裝置Ⅰ: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實驗裝置Ⅱ:測定未知鹽酸的濃度
C.實驗裝置Ⅲ:比較硫、碳、硅三種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D.實驗裝置Ⅳ:定容
解析:本題考查了實驗基礎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記憶能力以及運用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裝置Ⅰ長頸漏斗中的液面不發(fā)生變化,說明不漏氣,A項設計合理且能達到實驗目的;氫氧化鈉溶液應用堿式滴定管盛裝,裝置Ⅱ中所用滴定管為酸式滴定管,B項實驗裝置設計不合理;根據(jù)“強酸制弱酸”原理,利用酸性:H2CO3>H2SiO3可以證明非金屬性:C>Si,但裝置Ⅲ利用稀鹽酸制取的CO2中可能含有HCl,會影響H2CO3和H2SiO3酸性的比較,此外裝置Ⅲ并未涉及硫元素與碳、硅元素非金屬性的比較實驗,C項實驗裝置設計不合理;定容時容量瓶中的液面距刻度線1~2 cm處才改用膠頭滴管滴加,D項實驗裝置設計不合理。
答案:A
5.(2015·超級中學預測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用圖①裝置除去NO2中的少量NO
B.用圖②裝置分離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圖③裝置制取少量Cl2
D.用圖④裝置做噴泉實驗時觀察到產(chǎn)生白色噴泉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實驗基礎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和對實驗裝置的分析能力。NO2與水反應,NO2被消耗,A錯誤;分離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不能采用過濾操作,應采用分液操作,B錯誤;制取氯氣必須用濃鹽酸,1 mol·L-1的鹽酸不能與二氧化錳反應,C錯誤。
答案:D
6.(2015·昆明二檢)用下列有關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圖1裝置制取金屬鐵
B.用圖2裝置稱量NaOH固體
C.用圖3裝置蒸干CuCl2飽和溶液制備CuCl2晶體
D.用圖4裝置制取氨氣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制備和實驗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對實驗基本操作的掌握及對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的理解應用能力。圖1為鋁熱反應,Al還原氧化鐵生成單質(zhì)鐵,A項正確;用托盤天平稱量物質(zhì)時應該左盤放稱量物,右盤放砝碼,且NaOH屬于腐蝕性藥品,稱量時需要用燒杯或稱量瓶盛裝,B項錯誤;加熱可促進CuCl2水解,故直接加熱蒸干CuCl2飽和溶液得到的是Cu(OH)2,C項錯誤;實驗室制備氨氣常將NH4Cl與Ca(OH)2混合加熱,圖4直接加熱NH4Cl,NH4Cl分解后遇冷又重新化合為NH4Cl,無法收集到氨氣,D項錯誤。
答案:A
7(2015·武漢二月)下列有關對定量實驗的誤差分析正確的是( )
A.中和熱測定實驗中,緩慢地將NaOH溶液倒入測定裝置中——測定結(jié)果無影響
B.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中,滴定前無氣泡而滴定后有氣泡——測定結(jié)果偏高
C.測定溶液pH的實驗中,用干燥pH試紙測定新制氯水的pH——測定結(jié)果無影響
D.現(xiàn)需90 mL 1.0 mol/L NaOH溶液,稱取3.6 g NaOH固體配制——溶液濃度偏低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實驗誤差分析,意在規(guī)范實驗操作及考查考生分析實驗的能力。中和熱測定實驗中,若緩慢地加入NaOH溶液,則會造成熱量損失,會使測定結(jié)果偏低,A項錯誤;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中,滴定前無氣泡而滴定后有氣泡,則消耗標準液讀數(shù)偏小,會使測定結(jié)果偏低,B項錯誤;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試紙測其pH,否則測定結(jié)果不準確,C項錯誤;需要90 mL 1.0 mol/L的NaOH溶液,要用100 mL的容量瓶來配制,應稱取4.0 g NaOH固體,D項正確。
答案:D
8.(2015·百校聯(lián)盟領航卷)進行下列實驗操作時,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錐形瓶裝標準溶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實驗必須重做
C.實驗室將HCl氣體溶于水時,倒扣的三角漏斗口與燒杯內(nèi)的水面不應該相互接觸
D.分液操作分離出下層液體時,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燒杯的內(nèi)壁不應該接觸
解析:本題考查實驗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對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錐形瓶裝標準溶液前,不能先用該溶液潤洗,故A錯誤;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實驗必須重做,故B正確;漏斗能防倒吸,所以漏斗口與燒杯內(nèi)的水面可以接觸,故C錯誤;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應與燒杯的內(nèi)壁接觸以防止液體飛濺,故D錯誤。
答案:B
9.(2015·河南省級示范性高中聯(lián)考)安全是順利進行實驗及避免傷害的保障。下列實驗操作正確且不是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的是( )
A.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檢驗氫氣的純度
B.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時,振蕩后需打開活塞使分液漏斗內(nèi)氣體放出
C.操作③:吸收氨氣或氯化氫氣體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解析:A項,該裝置可以防止點燃不純氫氣時發(fā)生爆炸,該操作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B項,打開活塞使分液漏斗內(nèi)氣體放出以防止分液漏斗內(nèi)壓強過大引起危險,該操作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C項,水層在下層不能防止倒吸,應該使用四氯化碳和水,該操作不正確;D項,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操作正確,但這不是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的。本題選D。
答案:D
10.(2015·長春二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配制Fe(NO3)2溶液時,為了防止Fe2+水解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稀硝酸
B.向飽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過濾,向洗凈的沉淀中加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則Ksp(BaCO2)Ksp(BaCO3)即可生成BaCO3沉淀,該反應消耗了Ba2+使BaSO4的溶解平衡右移,從而使BaSO4逐漸轉(zhuǎn)化為BaCO3,這與兩者Ksp的大小沒有必然聯(lián)系,B項錯誤;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與單質(zhì)鐵反應只能生成氯化鐵,不會生成氯化亞鐵,C項錯誤。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