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2014·山東諸城一中高三入學考試)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E.B.Wilson)曾經說過:“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彼贸鲞@一結論的理由最可能是( )
A.細胞內能發(fā)生一切生命活動
B.有些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
C.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或細胞的參與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體都由細胞構成
解析:選C。生物科學問題來源于生命活動,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但病毒無細胞結構,所以D選項中說一切生物體是錯誤的,不同生物體其生命活動是有所區(qū)別的。高等動物具有的反射活動在單細胞動物中是不具備的,因此A選項中能發(fā)生一切生命活動是錯誤的。
2.(2014·蘇州市高三下學期調研測試)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乳酸菌和酵母菌共有的特性是( )
A.由ATP供應細胞分裂所需的能量
B.無氧呼吸產生CO2
C.遺傳物質是DNA
D.在核糖體中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多肽
解析:選B。乳酸菌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二者都能進行無氧呼吸,但是乳酸菌的無氧呼吸是乳酸發(fā)酵,不能產生CO2,而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是酒精發(fā)酵能產生CO2,故B符合題意。
3.對于下列各結構在生物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葉綠體、谌旧w、酆四ぁ、芎颂求w、菁毎凇、迶M核
A.菠菜和發(fā)菜體內都含有①③④⑤
B.①~⑤在綠藻體內都存在
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顫藻的體內存在
D.大腸桿菌和藍藻共有的是④⑤⑥
解析:選A。菠菜和綠藻都屬于綠色植物,具有結構①~⑤,發(fā)菜和顫藻都屬于藍藻,藍藻是原核生物,具有結構④⑤⑥;大腸桿菌也是原核生物,也具有結構④⑤⑥。
4.下列有關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大腸桿菌細胞內無核膜及細胞器
B.硝化細菌沒有線粒體,不能將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
C.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其具有核糖體、葉綠體和細胞壁等結構
D.酵母菌的DNA分布在細胞核和線粒體中
解析:選D。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無核膜,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A項錯誤;硝化細菌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有氧呼吸,將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B項錯誤;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有核糖體和細胞壁等結構,但沒有葉綠體,C項錯誤;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細胞核和復雜的細胞器,在線粒體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子,D項正確。
5.細胞的結構總是與功能相適應,下面對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
A.卵細胞富含營養(yǎng)、體積大與早期胚胎發(fā)育相適應
B.精子具有鞭毛與其運動功能相適應
C.神經元有長的突起與其傳導功能相適應
D.紅細胞無細胞核與其再生的功能相適應
解析:選D。細胞多樣性表現(xiàn)在細胞種類不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差異性、細胞大小以及細胞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各自的特點上,A、B、C三項的理解都是正確的,而D項中紅細胞無細胞核是與運輸氧的功能相適應的。
6.耐旱植物具有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一系列生理特點。例如根系發(fā)達,并且根毛細胞液泡中貯存的氨基酸、糖類等代謝產物的濃度較高。在葉片形態(tài)結構上也有適應干旱的特點。下表四種植物的葉片中,最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是( )
葉片 表面積(mm2) 體積(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解析:選B。植物葉片表面積越大,越有利于蒸騰作用,而表皮厚度越大,越不利于蒸騰作用。
7.下列哪項可稱為細胞( )
A.肌纖維 B.膠原纖維
C.彈性纖維 D.神經纖維
解析:選A。肌肉細胞由于特別細長,呈纖維狀,故被稱為肌纖維。
8.(2014·安徽六校聯(lián)考)下表所列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正確的是( )
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A 遺傳物質 擬核為DNA;細胞質為RNA 細胞核和細胞質均為DNA B 遺傳規(guī)律 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 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 C 遺傳信息表達 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時同地點進行 轉錄在細胞核中,翻譯在細胞質中 D 變異類型 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解析:選C。有細胞結構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A錯誤;原核生物不進行減數(shù)分裂,其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變異類型也沒有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B、D錯誤;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時同地點進行,C正確。
9.(2014·豫北五校檢測)“超級病菌”MRSA的全名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有許多變種,其中PVL是毒性較強的一個變種。該變種繁殖速度驚人,一個PVL病菌能在24小時內繁殖成1 700萬個。下列有關“超級病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超級病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
B.MRSA的遺傳物質是RNA,變異快,所以有很多變種
C.MRSA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不存在染色體的變化
D.該“超級病菌”合成蛋白質時,轉錄發(fā)生在細胞核內,翻譯發(fā)生在核糖體上
解析:選C。由題干信息可知,“超級病菌”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除核糖體外,沒有其他的細胞器,也沒有細胞核和染色體。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10.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某裝片時,如果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一異物,移動裝片,異物并不動,轉動物鏡后異物也不動。這異物可能在( )
A.目鏡上 B.物鏡上
C.裝片上 D.反光鏡上
解析:選A。移動裝片異物不動,說明不在裝片上。轉動物鏡后異物不動,說明不在物鏡上。而反光鏡上的異物可以降低光照強度,而不會出現(xiàn)異物。
11.下列關于高倍物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因為蘚類葉片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B.在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即可換上高倍物鏡
C.換上高倍物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
D.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解析:選D。用顯微鏡觀察材料,都必須用低倍鏡先找到適合的部位,將其移到視野中央后,再換上高倍物鏡,這時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焦。由于換上高倍鏡后,視野變暗,為得到適宜的亮度,可調節(jié)光圈及反光鏡。
12.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水中微生物,若發(fā)現(xiàn)視野中微生物如圖1所示方向游走,請問應該把載玻片向圖2所示的哪個方向移動(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選C。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立的虛像,物像位于哪個方向,玻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
二、非選擇題
13.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屬于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判斷的主要依據(j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兩細胞的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
(3)甲、乙兩細胞的差異性表現(xiàn)在甲無________、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_____而乙還有其他細胞器。
(4)某課題小組為探究甲圖細胞壁的化學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已知糖類加硫酸水解后用堿中和,再加斐林試劑加熱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生成紫色物質,且二者單獨檢驗時互不干擾)
、賹⒓毦毎鬯楹,用高速離心機分離得到細菌細胞壁。
、趯⒓毦毎诜殖蓛傻确,編號為A、B。
③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堿中和,再加斐林試劑并加熱;取B加雙縮脲試劑,搖勻。
、茴A測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a現(xiàn)象: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現(xiàn)象: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現(xiàn)象: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現(xiàn)象: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圖甲是原核細胞,圖乙是真核細胞,它們的最大差別在于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它們的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分子。糖類加硫酸水解后用堿中和,再加斐林試劑加熱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生成紫色物質,且二者單獨檢驗時互不干擾。根據(jù)題干中所給的這個信息,我們可以設計實驗去探究細菌細胞壁中是否有糖類和蛋白質?赡艿那闆r有:同時含有糖類和蛋白質,只含糖類或者只含蛋白質,既不含糖類也不含蛋白質。
答案:(1)甲 乙 甲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而乙有
(2)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分子
(3)核膜 染色體 核糖體
(4)a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出現(xiàn)紫色 細菌細胞壁中含有糖類和蛋白質 b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不出現(xiàn)紫色 細菌細胞壁中含有糖類而不含有蛋白質 c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出現(xiàn)紫色 細菌細胞壁中含有蛋白質,不含糖類 d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不出現(xiàn)紫色 細菌細胞壁中不含有糖類和蛋白質
14.生物學實驗中常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試回答:
(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該標本的________。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細胞為________個。
(3)在光照明亮的實驗室里,用白色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失水之后的細胞,在顯微鏡視野中能清晰看到細胞壁,但看不清楚細胞膜是否與細胞壁發(fā)生質壁分離,為便于判明,此時應( )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4)某同學在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再在一干凈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塊植物組織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顯微鏡載物臺正中央,并用壓片夾住。然后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降至欲接近玻片標本時停止。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緩緩上升鏡筒。請指出該同學操作中不正確的地方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如果要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應向________移動玻片,方能使要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寫一個字母“b”,則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觀察到的是________。
(6)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或組織圖像(D中細胞取自豬的血液)。
科學家依據(jù)________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填標號)。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標號),A、B所示細胞都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提取細胞膜時通常選用D圖中的________細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2)細胞在視野中排成一行,換高倍物鏡后放大倍數(shù)(長度)為原來的4倍看到的細胞數(shù)應為原來的1/4。(3)顯微鏡觀察物像時視野要有一定的亮度,但物像相對無色透明時,應盡量減少光線的進入,使視野相對暗一些,所以要選用平面鏡和小光圈。(4)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是錯誤的,顯微鏡要用專門的擦鏡紙擦試;載玻片上放入切片后沒蓋蓋玻片,標本在載玻片上展平后一定要蓋蓋玻片。(5)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6)圖示可知B為原核細胞,其余都為真核細胞,區(qū)分依據(jù)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圖是藍藻細胞的結構模式圖,無葉綠體,但能進行光合作用,C圖是葉肉細胞的結構模式圖,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提取細胞膜時通常選用D圖中的紅細胞,原因是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無線粒體等細胞器,所以得到的膜是細胞膜。
答案:(1)長度或寬度 (2)2 (3)D (4)①“用一塊潔凈的紗布擦拭鏡頭”改為“用專門的擦鏡紙擦拭鏡頭”;②放入植物組織切片后沒加蓋蓋玻片,應加蓋蓋玻片 (5)左上方 “q” (6)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B BC 核糖體 紅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具膜的細胞器
15.甲是顯微鏡下看到的菠菜葉表皮的一部分細胞,圖乙是顯微鏡下看到的變形蟲(通體近透明)。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在觀察菠菜葉表皮細胞時,進行了如下操作: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拭鏡頭,再在一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塊菠菜葉表皮,小心展平后,放在顯微鏡載物臺正中央,并用壓片夾壓住,然后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約2 cm~2.5 cm處停止。用左眼向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緩慢上升鏡筒。指出上述操作中不正確的地方,并加以修正: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甲與乙,在具體操作上的區(qū)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在顯微鏡操作中,要正確選擇反光鏡和光圈。若被觀察物像視野暗,應選用凹面鏡和大光圈,反之則應選擇平面鏡和小光圈。據(jù)題意“變形蟲通體近透明”,可推測視野亮度大,應選用平面鏡和小光圈。
、陲@微鏡光學部件的維護。凡是光學部件,只能用特定的擦鏡紙擦拭,以免損壞、污染透鏡。
、叟R時裝片的制作流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蓋六染七吸”,本實驗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未蓋蓋玻片。
、芪镧R與玻片間的距離。在觀察時,應先將物鏡降至距玻片標本0.5 cm~1 cm左右,再反向旋轉粗準焦螺旋,緩緩上升鏡筒。若由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則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答案:(1)①鏡頭應該用擦鏡紙擦拭,不能用紗布
、谕浖由w蓋玻片,應將材料展平后蓋上蓋玻片
③物鏡離玻片距離太大,物鏡應降至距玻片標本0.5 cm~1 cm(或0.5 cm或1 cm)處
(2)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甲需要利用凹面鏡和較大的光圈,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乙用平面鏡和較小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