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魏略》曰:劉備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jié)毦,時適有人以牦牛尾與備,備因手結(jié)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jié)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歟!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將軍度劉鎮(zhèn)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劣衷唬骸畬④娮远热绾涡?’備曰:‘亦不如!唬骸窠圆患埃鴮④娭姴贿^數(shù)千人,以此待敵,得非無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fā)調(diào),則人心不悅?烧Z鎮(zhèn)南,今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毒胖荽呵铩匪砸嗳缰。”
臣松之以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為《三國志·諸葛亮傳》所作的一條注文!度龂尽,中華書局簡體字版)
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三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時有所脫漏。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蛲f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nèi)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寫校始訖,謹封上呈。
(節(jié)選自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度龂尽,中華書局簡體字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亮知荊州次當受敵 次:駐軍 B.乃投毦而言曰 投:扔掉
C.將軍自度如何邪 度:估計 D.則非亮詣備 詣:謁見
〖答案〗A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B.我聊以忘憂耳 如惠語以讓單于
C.乃以上客禮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A
7、據(jù)《上<三國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國志》有四種情形,這條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屬于下列中的哪一種:
A.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
B.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nèi)以備異聞。。
C.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
D.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
〖答案〗B
8、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B.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C.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D.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答案〗 C
具體停頓: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3分)
〖答案〗劉備與諸葛亮不是舊交,又因為他年經(jīng),(劉備)把他當作一般書生看待。
(2)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shù)千人,以此待敵,得非無計乎?(4分)
〖答案〗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將軍的部眾不過幾千人,憑借這些對付敵人,恐怕不是辦法吧!
(3) 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3分)
〖答案〗然而(彼此)背離到這個程度,也確實是值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