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送楊君之任永康
歐陽修
劍峰云棧未嘗行,圖畫曾看已可驚。
險(xiǎn)若登天懸鳥道,下臨無地瀉江聲。
折腰莫以微官恥,為政須通異俗情。
況子多才兼美行,薦章期即達(dá)承明①。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廳,此處代指皇帝。
(1)下列對(duì)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
A.題目?jī)?nèi)涵頗豐,“送”點(diǎn)明事件,“永康”楊君所往之地!叭巍卑凳酒渖矸。
B.首聯(lián)表明楊君不曾到過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圖畫就吃驚,暗示其有畏難之意。
C.“折腰”暗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該句是勸慰楊君不要學(xué)陶淵明。
D.“為政”句囑咐楊君要深入了解當(dāng)?shù)仫L(fēng)俗民情,因地制宜,多為當(dāng)?shù)匕傩赵旄!?/P>
解析:B “暗示其有畏難之意”錯(cuò),首聯(lián)下句的意思是,曾經(jīng)看到畫面,已然為之震驚。寫的是去永康的道路難行,突出楊君此次赴任路途艱險(xiǎn),反襯其精神可敬。
(2)請(qǐng)賞析頷聯(lián)的妙處。
解析:此題注意從遣詞造句、藝術(shù)手法和情感等角度分析,通過詩句中的“懸”“瀉”寫出棧道懸在空中令人戰(zhàn)栗和聽江水聲令人心驚肉跳的感覺;通過“登天”“無地”可以看出夸張的手法;“鳥道”“江聲”可見是“視聽結(jié)合”的手法。
答案:①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道路的高峻。②采用夸張的手法寫出道路高險(xiǎn),比如“登天”“鳥道”“無地”。③用詞生動(dòng)!皯摇弊謱憲5缿以诳罩辛钊藨(zhàn)栗,“瀉”字寫出了聽到江水聲令人心驚肉跳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