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共12小題)
1.如圖表示T2噬菌體、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體內遺傳物質組成中五碳糖、堿基和核苷酸的種類,其中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
A.T2噬菌體 B.乳酸菌
C.酵母菌 D.家兔
解析:這四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DNA僅含有一種五碳糖(脫氧核糖)、4種堿基(A、T、C、G)和4種核苷酸,故只有A項符合要求。
答案:A
2.在一個雙鏈DNA分子中,堿基總數(shù)為m,腺嘌呤堿基數(shù)為n,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倜撗鹾塑账釘(shù)=磷酸數(shù)=堿基總數(shù)=m
、趬A基之間的氫鍵數(shù)為3m/2-n
、蹆蓷l鏈中A+T的數(shù)量為2n
、蹽的數(shù)量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該雙鏈DNA分子中,腺嘌呤堿基數(shù)為n,則G的數(shù)量為m/2-n,A與T堿基間有兩個氫鍵,而C與G堿基間有三個氫鍵,故該DNA分子中氫鍵數(shù)=n×2+(m/2-n)×3=3m/2-n;雙鏈DNA分子中,A=T,故兩條鏈中A+T的數(shù)量為2n。
答案:D
3.下圖為DNA分子部分結構示意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解旋酶可以斷開⑤鍵,因此DNA的穩(wěn)定性與⑤無關
B.④是一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C.DNA連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鍵形成
D.α鏈、β鏈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脫氧核糖
解析:解旋酶可以斷開⑤氫鍵,因此DNA的穩(wěn)定性與⑤的數(shù)量有關,A錯。④不是一個完整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其中磷酸①為同鏈相鄰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磷酸,B錯。⑦鍵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內部的化學鍵,DNA連接酶可催化⑥鍵形成,不能催化⑦鍵形成,C錯。α鏈、β鏈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形成的,D對。
答案:D
4.
如圖表示一個DNA分子的片段,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b2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鏈,則信使RNA的堿基序列與b1完全相同
B.若b2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鏈,則轉移RNA的堿基序列與b1完全相同
C.b1、b2鏈中均有A、T、G、C四種堿基,且b1中的A堿基量與b2中相同
D.若以b2為DNA復制時的模板鏈,則新形成的子DNA鏈堿基序列與b1完全相同
答案:D
5.將大腸桿菌在含15N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后,再轉移到含14N的普通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8 h后提取DNA進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為1/16,則大腸桿菌的分裂周期是( )
A.2 h B.4 h
C.1.6 h D.1 h
答案:C
6.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DNA分子結構中,與脫氧核糖直接相連的一般是一個磷酸基和一個堿基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個基因
C.一個基因含有許多個脫氧核苷酸,基因的特異性是由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的
D.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或2個DNA分子
解析:在DNA分子結構中,兩端的脫氧核糖只與一個磷酸基和一個堿基相連,但與其他脫氧核糖直接相連的是兩個磷酸基和一個堿基。
答案:A
7.
核苷酸可通過脫水形成多核苷酸,脫水后一個核苷酸的糖與下一個單位的磷酸基團相連,結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個糖-磷酸主鏈(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糖-磷酸主鏈的組成元素有C、H、O、N、P
B.合成該圖化合物時,需脫去5分子水
C.圖中的一個磷酸基團可與一個或兩個五碳糖相連
D.連接磷酸基團與五碳糖的化學鍵是解旋酶作用的位點
解析:多核苷酸的主鏈是五碳糖與磷酸,組成元素是C、H、O、P;圖中多核苷酸含有5個核苷酸,因此需脫去4分子水;主鏈是五碳糖與磷酸交替排列,因此一個磷酸基團可與一個或兩個五碳糖連接;連接磷酸基團與五碳糖的化學鍵是磷酸二酯鍵,是DNA連接酶、DNA聚合酶、限制酶的作用位點,而解旋酶的作用位點是雙鏈DNA中的氫鍵。
答案:C
8.某DNA分子含m對堿基,其中腺嘌呤有A個。下列有關此DNA在連續(xù)復制時所需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數(shù)目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在第一次復制時,需要(m-A)個
B.在第二次復制時,需要2(m-A)個
C.在第n次復制時,需要2n-1(m-A)個
D.在n次復制過程中,總共需要2n(m-A)個
解析:在雙鏈DNA分子中,非互補堿基之和恒等,數(shù)量等于堿基總數(shù)的一半。故A+C=m,DNA分子含C=(m-A)個。復制一次,需要胞嘧啶脫氧核苷酸(m-A)個,A正確。第二次復制增加了2個DNA分子,需要胞嘧啶脫氧核苷酸2(m-A)個,B正確。第n次復制增加的DNA分子數(shù)為2n /2=2n-1, 需要2n-1(m-A)個,C正確。在n次復制過程中,共增加的DNA分子數(shù)為(2n -1)個,需要(2n -1)(m-A)個,D錯誤。
答案:D
9.下列有關計算結果,錯誤的是( )
A.DNA分子上的某個基因片段含有600個堿基對,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質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數(shù)為200個
B.將一個被15N標記的噬菌體(含一個雙鏈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細菌,噬菌體復制3次后,則含有15N標記的噬菌體占總數(shù)的1/8
C.在某雙鏈DNA分子的所有堿基中,鳥嘌呤的分子數(shù)占26%,則腺嘌呤的分子數(shù)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A+T)/(C+G)=0.4,其互補鏈中該堿基比例也是0.4
解析:基因表達過程中,基因中的堿基數(shù)(或對數(shù))RNA中的堿基數(shù)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shù)=6(或3)3?1,故A正確;DNA進行的是半保留復制,用15N標記噬菌體,在細菌體內復制三次將形成8個DNA分子,其中兩個DNA含有放射性,故B錯誤;在雙鏈DNA分子中,任何不配對的堿基之和占總堿基數(shù)的50%,鳥嘌呤占26%,則胸腺嘧啶占24%、腺嘌呤占24%、胞嘧啶占26%,故C正確。
答案:B
10.關于DNA分子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組成DNA分子的核糖核苷酸有4種
B.每個脫氧核糖上均連著兩個磷酸和一個堿基
C.雙鏈DNA分子中,堿基的數(shù)目和脫氧核糖的數(shù)目是相等的
D.雙鏈DNA分子中,A+T=G+C
解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位于DNA分子長鏈結束部位的脫氧核糖上有的只連著一個磷酸一個堿基;雙鏈DNA分子中,堿基的數(shù)目和脫氧核糖的數(shù)目是相等的;雙鏈DNA分子中,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有A+G=T+C。
答案:C
11.如圖為真核細胞內某基因片段的結構示意圖,該基因全部堿基中C占3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DNA解旋酶作用于兩處
B.該基因的一條鏈中(C+G)/(A+T)=32
C.該基因的一條鏈中相鄰的A與T通過氫鍵相連
D.該基因片段中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
解析:解旋酶作用于堿基對間的氫鍵,是磷酸二酯鍵;基因的一條鏈中相鄰的A與T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該基因片段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該雙鏈DNA中C和G均占堿基總數(shù)的30%,A和T均占堿基總數(shù)的20%。
答案:B
12.某長度為1 000個堿基對的雙鏈環(huán)狀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 300個。該DNA分子復制時,1鏈首先被斷開形成3′、5′端口,接著5′端與2鏈發(fā)生分離,隨后DNA分子以2鏈為模板,通過滾動從1鏈的3′端開始延伸子鏈,同時還以分離出來的5′端單鏈為模板合成另一條子鏈,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1鏈中的堿基數(shù)目多于2鏈
B.該過程是從兩個起點同時進行的
C.復制過程中2條鏈分別作模板,邊解旋邊復制
D.若該DNA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三次共需鳥嘌呤4 900個
解析:雙鏈DNA分子的兩條鏈是嚴格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的,所以1鏈和2鏈均含1 000個堿基,兩者堿基數(shù)目相同,A項錯誤;該DNA分子的復制起始于斷口處,由于只有一處斷開,故只有一個復制起點,B項錯誤;根據(jù)題意,斷開后兩條鏈分別作模板,邊解旋邊復制,C項正確;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DNA分子含腺嘌呤300個,所以胸腺嘧啶也為300個,則胞嘧啶和鳥嘌呤均為700個,在第三次復制過程中,DNA分子數(shù)由4個增加到8個,即第三次新合成4個DNA分子,故共需鳥嘌呤700個×4=2 800個,D項錯誤。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