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
9.下圖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表示CO2庫的是________,表示分解者的是________。
(2)D→E過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進行流動,E→A過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進行流動;B→D過程表示________過程,該過程的發(fā)生會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表現(xiàn)出________的特點。
(3)若C取食A的比值由1/5變?yōu)?/2,則C的能量是原來的________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jié)果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解析: CO2庫中的CO2可通過光合作用進入生產(chǎn)者體內(nèi),生產(chǎn)者體內(nèi)的CO2可通過細胞呼吸釋放到CO2庫中,可見生產(chǎn)者和CO2庫是通過雙向箭頭相聯(lián)系的,CO2庫只有1個箭頭指向外、生產(chǎn)者有多個箭頭指向外,故CO2庫是D,生產(chǎn)者是E;生產(chǎn)者、各級消費者以及CO2庫和分解者聯(lián)系的箭頭都是單向的,分解者只有1個箭頭指向外,故分解者是F。當C取食A的比值為1/5時,設C的能量為X,則需A的能量為(X/5)×10+(4X/5)×100;當C取食A的比值為1/2時,設C的能量為Y,則需A的能量為(Y/2)×10+(Y/2)×100。綜合兩式得到,(X/5)×10+(4X/5)×100=(Y/2)×10+(Y/2)×100,Y/X≈1.5,則C的能量約是原來的1.5倍。
答案: (1)D F (2)CO2 有機物 細胞呼吸 逐級遞減 (3)1.5
10.右圖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請據(jù)圖回答:
(1)碳元素從B流向A、C和從A流向C是以________形式進行的。
(2)圖中B為________;A為________;C為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A、C均可通過__________作用將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返回大氣中。
(4)若B為綠色植物,則a進行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進行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氣中CO2可進入B,表明B為生產(chǎn)者,即自養(yǎng)生物,而B與A都可被C利用,表明C為分解者,則A應為消費者。生產(chǎn)者、消費者與分解者,均可通過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將CO2返回到無機環(huán)境中。圖中a、b應分別表示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前者主要在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后者則主要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
答案: (1)有機物 (2)生產(chǎn)者 消費者 分解者 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huán)境中,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zhuǎn)變?yōu)闊崮茚尫懦鰜怼?3)呼吸 有機物 CO2、H2O等
(4)線粒體 葉綠體
11.某課外實驗小組欲探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下面是該小組制定的實驗方案,請你幫助加以完善。
(1)實驗目的:探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
(2)實驗原理:將一種動物和一種植物放在一個密閉的系統(tǒng)中,用pH試紙測定此系統(tǒng)所發(fā)生的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來探究碳的轉(zhuǎn)化情況。
(3)材料用具:試管架、4支試管、鋁箔4張、光源、若干只大小差不多的田螺、若干枝大小差不多的金魚藻、50 mL量筒、去氯的水、pH試紙。
(4)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4支相同的試管,加入等量的去氯的水,并編號1、2、3、4。
第二步:1號試管什么都不加,作為對照。2號試管加入一只田螺,3號試管加入一枝金魚藻,4號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測定每支試管中的pH后用雙層鋁箔將試管口封住。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結(jié)果:1號試管pH無變化,2號試管的pH______,3號試管的pH上升,4號試管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實驗結(jié)論:碳在無機環(huán)境、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之間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行轉(zhuǎn)化。
解析: 光合作用消耗CO2,呼吸作用產(chǎn)生CO2,因此兩者均可引起溶液pH的變化。根據(jù)提供的實驗材料和1~3號試管的設置可判斷4號試管應同時加入田螺和金魚藻。2號試管中田螺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CO2溶于水中引起溶液的pH降低;3號試管內(nèi)金魚藻消耗CO2引起溶液的pH升高;4號試管中同時加入田螺和金魚藻,因此試管內(nèi)的CO2濃度可能不發(fā)生變化,或因總的呼吸作用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不相等而導致溶液pH略有變化。
答案: (4)第二步:加入一只田螺和一枝金魚藻
第四步:將試管放在較強的光源下照射
(5)下降 無變化(或略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