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高考政治基礎提升練習(8)
"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 )
A.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B.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C.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D.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5.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狀態(tài) C.結構和功能 D.源泉和動力
6.馬克思主義哲學區(qū)別于其他一切舊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征是( )
A.階級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
7.質變指的是( )
A.事物的連續(xù)性變化 B.事物根本性質變化
C.非爆發(fā)式飛躍 D.事物數(shù)量的增減
8.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是因為實踐具有( )
A.普遍性 B.絕對性
C.客觀實在性 D.直接現(xiàn)實性
9.上層建筑對社會發(fā)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 )
A.國家政權的性質 B.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
C.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D.上層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10.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黨制度 B.選舉制度
C.文官制度 D.國家制度
11.人民群眾之所以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眾是人口的大多數(shù) B.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xiàn)者
C.人民群眾具有先進思想 D.人民群眾通曉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革命對象是( )
A.官僚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B.封建主義、民族資本主義
C.帝國主義、資產階級 D.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1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
A.共產主義 B.實用主義
C.新三民主義 D.三民主義
1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具有歷史性轉折意義的會議是( )
A.洛川會議 B.遵義會議
C.八·七會議 D.瓦窯堡會議
15.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
A.小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B.新民主主義文化運動
C.舊民主主義文化運動 D.無產階級文化運動
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A.黨的創(chuàng)建和大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戰(zhàn)爭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 D.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7.毛主席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寶的文章是( )
A.《〈共產黨人〉發(fā)刊詞》 B.《新民主主義論》
C.《論人民民主專政》 D.《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18.解放戰(zhàn)爭時期,變抗日戰(zhàn)爭時期減租減息政策為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的文件是( )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C.《在不同地區(qū)實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
19.在1946年1月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國共雙方斗爭的焦點是( )
A.政權和軍隊問題 B.憲章原則問題
C.和平與民主問題 D.和平建國綱領問題
20.1950年6月,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確定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中心任務是( )
A.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 B.迅速消滅國民黨殘匪
C.完成解放區(qū)的土改工作 D.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