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定條件下,將A和B各0.32 mol充入10 L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g)+B(g)2C(g) ΔH<0,反應過程中測定的數據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t/min 0 2 4 7 9 n(B)/mol 0.32 0.24 0.22 0.20 0.20 A.反應前2 min的平均速率v(C)=0.004 mol·L-1·min-1
B.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反應達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其他條件不變,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A和0.64 mol B,平衡時n(C)<0.48 mol
D.其他條件不變,向平衡體系中再充入0.32 mol A,再次平衡時,B的轉化率增大
解析:反應前2 min的平均速率v(B)==0.004 mol·L-1·min-1,根據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反應速率之比知,v(C)=0.008 mol·L-1·min-1,A錯誤;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達到新平衡前v(逆)0。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下列條件,能提高I2(g)的轉化率的是( )
A.升高溫度 B.增大容器體積
C.加入催化劑 D.再加入一定量的TaS2
答案:A
4.在某容積一定的絕熱容器中,發(fā)生下列可逆反應:2A(g)+B(g)xC(g),反應曲線(T表示溫度,p表示壓強,C%表示C的體積分數)如圖所示。判斷下列有關圖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x=2
B.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C.p3>p4,y軸表示B的轉化率
D.p3T2,p2>p1,溫度升高,C%降低,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B錯誤;壓強增大,C%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x可能為2,也可能為1,A錯誤;壓強增大,C%增大,A、B的轉化率增大,C正確;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D錯誤。
答案:C
5.溫度為T時,向2.0 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發(fā)生反應:PCl5(g)===PCl3(g)+Cl2(g)。經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據見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反應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為v(PCl3)=0.003 2 mol·L-1·s-1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時c(PCl3)=0.11 mol·L-1,則反應的ΔH<0
C.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應達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達到平衡時,PCl3的轉化率小于80%
解析:v(PCl3)==0.001 6 mol·L-1·s-1,A錯誤;從表中看,平衡時PCl3的濃度==0.1 mol·L-1,升高溫度,PCl3的濃度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即ΔH>0,B錯誤;C項相當于在原平衡的基礎上再加入0.2 mol PCl5,故平衡向右移動,即v(正)>v(逆),C正確;題干中充入1 mol PCl5,相當于充入1 mol PCl3和1 mol Cl2,平衡時PCl3的轉化率=×100%=80%,現充入2 molPCl3和2 mol Cl2,可看成是增大壓強,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逆向移動,PCl3的轉化率應大于80%,D錯誤。
答案:C
6.對于可逆反應A(g)+2B(g)2C(g)(正反應吸熱),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
解析:該反應達平衡后,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A、B項錯誤;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越短,C項錯誤;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A的百分含量減小,D項正確。
答案:D
7.反應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溫度為T1、T2時,平衡體系中NO2的體積分數隨壓強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兩點的反應速率:A>C
B.A、C兩點氣體的顏色:A深,C淺
C.A、B兩點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A>B
D.B、C兩點化學平衡常數:BA;相同溫度下增大壓強最終達到新的平衡,平衡體系中各種氣體的濃度均增大,因此A、C兩點氣體的顏色:A淺,C深;平衡體系中氣體的總質量不變,氣體的總物質的量越小相對分子質量越大,A點對應的氣體的總物質的量大于B點,因此A、B兩點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A
相關推薦:2017年全國高考各科目模擬試題備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