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物質的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Na2O2固體,不會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的是( )
A.飽和H2S溶液
B.Ca(HCO3)2溶液
C.Na2SO3稀溶液
D.飽和C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A.H2S+Na2O2====S↓+2NaOH
B.2Ca(HCO3)2+2Na2O2====2CaCO3↓+2Na2CO3+2H2O+O2↑
C.Na2SO3+Na2O2+H2O====Na2SO4+2NaOH
D.2CaCl2+2Na2O2+2H2O====2Ca(OH)2↓(微溶)+4NaCl+O2↑
2.在蔬菜生長過程中,常噴灑農(nóng)藥防止病蟲害。據(jù)有關專家介紹,用堿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殘留在蔬菜上的農(nóng)藥的毒性降低。因此,買來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堿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浸泡蔬菜時可加入適量( )
A.純堿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答案:A
解析:四個選項中只有純堿顯堿性。
3.我國人民很早就知道用焰色反應來鑒別某些物質,只是因為受生產(chǎn)力水平限制,這種方法沒有得到發(fā)展。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煉丹家和醫(yī)藥大師陶弘景(456—563)在他的《本草經(jīng)集注》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這一記載所鑒別出的物質應該是( )
A.NaNO3
B.KNO3
C.KMnO4
D.I2
答案:B
解析:焰色反應為紫色,表明含鉀元素,硝石為硝酸鹽。
4.久置空氣中會發(fā)生顏色變化,但顏色變化不是由于跟氧氣反應引起的物質是( )
A.過氧化鈉固體
B.亞硫酸鈉固體
C.硫酸亞鐵晶體
D.苯酚晶體
答案:A
解析:Na2O2為淺黃色固體,久置發(fā)生反應:2Na2O2+2H2O====4NaOH+O2↑,2NaOH+CO2====Na2CO3+H2O,2Na2O2+2CO2====2Na2CO3+O2。最后,Na2O2完全轉變成白色固體,但不是由于跟氧氣反應引起的。
5.在右圖支管中,一管裝入2.3 g金屬鈉,一管裝入HgO,同時加熱兩部分,Na完全燃燒,若加熱后容器里空氣成分基本未變,則HgO質量可能是( )
A.21.7 g
B.24 g
C.43.4 g
D.10.85 g
答案:A
6.把小塊金屬鈉投入飽和石灰水中,不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①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渾濁物 ②有金屬鈣被還原出來 ③反應過程中易發(fā)生爆炸 ④鈉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動( )
A.①③ B.②③ C.② D.①②
答案:B
解析:Na與H2O反應消耗了水,同時生成了易溶于水的NaOH,使溶液中c(OH-)增大,抑制了Ca(OH)2的溶解;Na與H2O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溶液溫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下降。以上兩原因都能使部分Ca(OH)2析出而出現(xiàn)白色渾濁物。Ca也是還原性很強的金屬,且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Na的前邊,所以不會有鈣被還原出來。Na與水反應的實質是還原水中的氫,則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越大,反應速率越快,而飽和石灰水中存在大量OH-,生成的NaOH也使c(OH-)增大,這就抑制了水的電離,使溶液中c(H+)大大降低,則Na與H2O反應的速率也明顯減小,所以,一般不會發(fā)生爆炸。
7.有A、B、C、D、E、F六種溶液,它們是氨水、硫酸鎂、碳酸氫鈉、碳酸鈉、稀硝酸、氯化鋇溶液中的某一種。各取少量,將其兩兩混合現(xiàn)象如圖所示。其中“↓”表示難溶物,“↑”表示氣體,“-”表示無明顯現(xiàn)象,空格表示實驗未做,試推斷其中F是( )
A.碳酸鈉溶液
B.氯化鋇溶液
C.硫酸鎂溶液
D.碳酸氫鈉溶液
答案:D
解析:這類試題還有一種表達形式“A+C→↓,A+D→↓,A+E→↑,B+D→↓,C+D→↓,C+F→無明顯現(xiàn)象”。解題時一般先找現(xiàn)象較全面的一種如D或A(分別做了三次實驗)。依次假設D為六種溶液中的某一種。如假設D是氨水或是硫酸鎂等,分析它與其他五種溶液分別混合時的現(xiàn)象。若能出現(xiàn)三次沉淀,則假設成立。由此可確定D是硫酸鎂。依照上述方式可推出A是碳酸鈉,依次推出F是碳酸氫鈉。
8.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使該粉末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有氣體X逸出,X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體積縮小(同溫同壓下測定)。若將原混合物粉末在空氣中用酒精燈加熱,也有氣體放出,且剩余固體的質量大于原混合物粉末的質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俜勰┲幸欢ê蠳a2O、Na2O2和NaHCO3
、诜勰┲幸欢ú缓蠳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④無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物質可能為Na2O2、Na2CO3和NaHCO3,生成的氣體X通過NaOH溶液后體積縮小,說明X氣體由O2和CO2組成,原粉末中一定含有Na2O2,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種。將原混合物粉末加熱,有氣體放出,說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HCO3,但NaHCO3受熱分解會使混合物粉末質量減小,而實際剩余固體的質量卻增加了,說明含有Na2O。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和NaHCO3,無法確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9.下列有關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2.3 g鈉與97.7 g水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等于4%
B.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藍色沉淀上有時出現(xiàn)暗斑,這是因為析出了金屬銅
C.用堿石灰處理后的空氣與鈉反應來制取過氧化鈉
D.鈉、鉀是低熔點輕金屬,所以鈉鉀合金在常溫時柔軟似蠟
答案:C
解析:用堿石灰處理空氣是為了除去其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以免制得的過氧化鈉中混入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鈉。
10.在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燒堿溶液中放入少量過氧化鈉,反應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pH不變,有O2放出
C.溶液的c(Na+)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的c(Na+)不變,無O2放出
答案:B
解析:因燒堿溶液已飽和,所以溶液的pH和c(Na+)都不變,而過氧化鈉可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O2。
11.在密閉容器中充入CO2和CO的混合氣體,其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氦氣密度的8倍,這時測得容器內(nèi)的壓強為p1。若控制容器的體積不變,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蕩并不斷用電火花點燃至完全反應,恢復到開始時的溫度,再次測得容器內(nèi)的壓強為p2。則p1和p2之間的關系是( )
A.p1=8p2
B.p1=4p2
C.p1=2p2
D.p1=p2
答案:A
高考指導:2020年高考難度大不大?如何備考? 熱點:學歷提升報名指導,低分上大學、3+2專本套讀進入考試網(wǎng)升學歷交流群811430100咨詢老師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