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B.數(shù)罟不入洿池
C.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2.下列句子中不含實詞活用現(xiàn)象的兩項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E.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3.下列四句中的“請”與“請問貴姓”的“請”用法相用的兩項是( )
A.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B.曹劌請見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D.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顓臾,者先王以為東蒙王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連詞的一項是( ),用作介詞而又處于相同句式當中的兩項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B.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C.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E.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F.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G.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6.下面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 )
A.斧斤以時入山林(按照季節(jié)) 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種植)
C.謹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義(秩序;敬愛兄長) D.谷不可勝食(泛指糧食)
7. 選出對下列各句中加點介詞“于”字意義解說正確的一項( )
、俟讶酥趪 ②則移其民于河東 ③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茴C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8.選出對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歸類在一起的一項( )
、偈且嘧咭 ②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樹之以桑
、萆曛孕€┲x ⑥未之有也 ⑦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9.加點詞活用情況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填然鼓之 B.樹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謹庠序之教
10、下列加橫線的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河內(nèi)兇(有戰(zhàn)亂)
B.鄰國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詞,代'鼓')
D.棄甲曳 (拖著)兵而走
二、一詞多義
1.數(shù)
愿得補黑衣之數(shù) 《觸龍說趙太后》
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寡人之于國也》
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六國論》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數(shù)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國也》
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赤壁之戰(zhàn)》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愛蓮說》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國也》
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
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指南錄〉后序》
3.發(fā)
百發(fā)百中 成語 發(fā)射
發(fā)閭左謫戌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寡人之于國也》
野花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醉翁亭記》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琵琶行》
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 《五人墓碑記》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記》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國也》
窮兵黷武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觸龍說趙太后》
草木皆兵
5.勝
驢不勝怒,蹄之 《黔之驢》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寡人之于國也》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
三、詞類活用
(1)然而不王者
(2)樹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填然鼓之
(5)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6)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7)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
(1)斧斤以時進山林
(2)申之以孝悌之義
(3)未之有也
(4)非我也,歲也
(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